时空巴士
  1. 时空巴士
  2. 其他小说
  3. 在男频文里当女强文女主
  4. 127、大结局
设置

127、大结局(1 / 2)


小皇后年纪还是太轻了一些,虽然每次在叶芷清的面前,她总表现出一副哀怨不受宠的样子,但假的就是假的。

如果真的不得宠,下面进贡上来的奇珍异宝又怎么可能会被摆在她的宫里。

叶芷清也不拆穿这些,每次小皇后诉苦她都听着,回头转个身就都这些当没听过。

对于小皇后的目的,她也能猜到几分。但是,大家都是为了活命,这种事真没法让。

很快,上元节过去。

上林苑的良种经过这一年半的培育,最新一批的种植面积已经有几十余亩之多。虽然这些数量还是远远不够上市,但是已经能够分植到下面的地方上。

若是一个个分发下去,这太耗费时间,于是各地都派遣了专门的农工来学习种植方法,等到过后再领良种回去培育。

叶母这边,因为叶芷清的缘故,则偷跑一步,在春假过后,便带着一部分的良种先回了乐安,趁着春播,把良种种下去。

良种被带回来已经一年多的时间,虽然算不得人人皆知,但传播的范围也非常广泛。

第一批的良种上市,必然是最挣钱的。

现在叶母在趁着良种还未面向百姓之前,就带着东西先回了乐安,这摆明了是想让乐安的百姓吃上第一口红利。

这事虽然不合规矩,但种子是人贤王妃带回来的,大家也就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因为良种一事进行的顺利,徐远志再被提了一级,而作为主管这件事的叶芷清自然也受到了褒奖,晋升为六品司农寺诸园苑监。

叶芷清对农事的了解十分有限,因此也没有去胡乱插手司农寺的事,凡事遇到了事都会和上峰商量。

可能是因为她这和气的态度,再加上良种的功劳总体是算在司农寺的头上,司农寺上下对她印象大好,一时她在司农寺这块地盘上也算如鱼得水。

时间进入三月的时候,乐安那边来了信,是叶母寄来的。

叶母告诉她,乐安的百姓们对于良种能率先在乐安试种态度十分感激。良种种下去后,所有乐安的百姓们已经自发的以村为单位,每日在良种试田周围巡逻,不允许任何外人靠近。并且还有族老商量着要为她立庙,感谢她带来良种。

前面的话还好说,后面叶芷清敬谢不敏,忙回了信,让他们不要这么做。

在她心中,够立庙资格的只有袁农神这种等级的人物,她只是个搬运工而已。不过良种在乐安没出乱子就好,从信上她能看得出来,母亲在老家应该过得挺充实的,她老人家开心就好。

“感觉好像闲下来了。”司农寺苑监的职位其实并不算空闲,叶芷清一开始还忙得焦头烂额,但是渐渐的上手之后,她心里就不免生出一股空虚来。

她到底不擅长农事,想要靠着这个往上爬,难度有些大。别看她现在是六品,但司农寺多冷板凳的位置,立功的机会比其他部门要少的多。

花了几天时间,叶芷清确定自己在司农寺这边上升的空间很小之后,开始拿出纸笔,去规划她最终要走的路。

回想这么些年过来,她做的所有事,都算不得精通。无论是行商,还是海航,又或者培育良种,等等。她能取得成绩,盖是因为她超前的认知。

除了这点优势,其余的,她未必比得上当代人。

她是因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有这样的成绩。那若是让今人站在她的肩膀上呢?

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她不是理工科出身,无法让她所知道的科技横空出世,但是她可以提前去创造这个环境,可以将她所知道所了解的知识,以别的形式告诉世人,让世人在这基础上去钻研。

对于妻子每天下了衙就坐在书桌前写写画画,风清也注意到了。

“学校?”他将叶芷清的规划拿在手里,大概地看了一遍,“这和书院差别似乎并不大。”

上面的规划是按照科举的等级来划分的书院,和现在的书院确实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添加了百工科,同时,官方书院的教工需要通过教工考核才能担任。

这其实就是古代版本的教育系统。

在这个时代,将书院变成小中大学校不太现实,这会触动不少人的蛋糕,引起利益反弹。所以叶芷清干脆不动这块,只是在原计划上添加百工科,然后借用后世的教师福利制度,来吸引优秀的人才来当辛勤的园丁。

反正每三年科举落第的人那么多,也算是给他们安排个好去处。

“是,最主要还是百工科的发展。”叶芷清道,“我的预想是,另外设立百工学院,学院直接和工部对接,每一年优秀的人才可以直接送入工部。”这样就有了噱头,能大幅度吸引人来学百工。

“百工学院的事,问题不大。”风清道,他原来在工部待过,好歹有点香火情,可以去提,“但是你知道的,这事最难的不在于这个,而在于这学院能不能开起来。”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会去做百工的,基本上都是穷苦的百姓。穷苦的百姓只勉强糊口,有哪有闲钱来送孩子去书院。就算有这个钱,他们也大多会选择孩子走科举之路,而不会鼓励他们当默默无名的百工。

“我知道,”叶芷清也设想过这点,她主动翻开第二页给他看,“所以我想的是,对于来学百工的学生,给予无息钱学贷,同时还设立高额奖金。呐,这些我都罗列好了。总而言之,先把人诱拐来再说。我已经打算好了,前期的银子可以我来出,但是后期学院所产出的银钱,也归我们自己支配。”

风清将上面的内容仔细看了一遍后,俯身提笔在旁边加了几个字,“军营里有军械,这也可以放到百工学院里。”

“真的?”叶芷清有些惊喜,军械这东西和军营沾上关系,若是能研究出更好的军械来,那是能立大功的。若是这个也能放在百工学院里,那肯定会吸引一批人进来。

“谢谢!”她踮起脚尖在他脸上吧唧了一口,“你快帮我想想,还有什么要加进来的。”

大约是这个奖励让风清十分满意,他又帮着在学院种类上添加了一些实用的分类。

将这些写完,夫妻两个又就着学院的创办细节细细讨论了起来。一直到深夜时分,叶芷清这才意犹未尽地熄了灯。

这种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们两个自己琢磨了三天之后,叶芷清开始一一去拜访沈老他们。

书院改革这种事不算小,她和风清不可能一拍脑袋就这么定了,再怎么也要得到别的两位辅政大臣的支持。

沈老对百工学院的态度是可有可无,毕竟叶芷清说了,百工书院自成一体,不从朝廷那里掏钱,他自然没意见。

他比较感兴趣的是新的教工制度。

教工经过官府审核,成为官方教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属于官吏的一种,进入了体系当中,这就相当于多了一个为官的途径。若是能成的话,可以说是卖了全天下读书人的好。

沈老自身也是读书人出身,对于这件事的实施,他乐意之至。因此叶芷清的事在他这里,便得了首肯。

沈老同意了,接着就是杨道应这边。

叶芷清一直都知道这位杨阁老同风清不对付,但是官场中人,敌人和朋友,说白了都是真真假假的□□,哪里分的上绝对。

杨道应和沈老差不多的态度,百工学院没有触及他的利益,他自然不会阻挠什么。

就这样,四位辅政大臣,其中三位同意了,这事也算成功了一大半。

不过叶芷清还是按照程序走,又分别去拜访了最后一位辅政大臣,最后得到了全通的成就。

辅政大臣们同意了,这事很快就被放到了廷议上。只不过叶芷清只提出百工学院的事,而新的教工制度则由沈老他们提了出来,这也算叶芷清间接的卖了个好。

廷议上,百工学院的设立被通过,接着很快就由报纸传播了出去。

不得不说,有了报纸之后,很多事情就变得方便很多。只能官府发行的报纸,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服力很大。不过就算是这样,百工学院也没有引起什么太大的水花。

相对于第一才子第一花魁这些事情来说,百工实在没什么吸引力。但是叶芷清既然决定要去做,就算影响力再低,也还是得埋头去干。

首先是学院的选址,叶芷清身为司农寺苑监,别的做不了主,但是批一块地方半个书院还是问题不大的。

思来想去,她把书院的院址放在了城郊外的地广人稀的上林苑。

院址选好,学院建造的相关事宜就交给工部的人来处理着。而在建造学院的期间,叶芷清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招揽师生。

好在工部的工匠们,谁不认识几个同行。从他们那里,叶芷清就套到不少百工宗师的地址。

二话不说,她立即让人带着她的亲笔信函去把人请来。

那些受到贤王妃邀请函的宗师们,有人不屑,但是也有人心里生出一些希望。谁不想将自己的手艺发扬光大,得到世人的认可?就是不知道这次是不是个好机会。

但不管结局如何,总要试试才行。

于是,在这个夏天,全国各地有不少知名或不知名的百工宗师都不约而同地朝着京城的方向出发。

在叶芷清等待宗师们到来的时间里,宫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小皇帝和小皇后闹别扭了。

被小皇后召进宫的叶芷清见到皇后脸上抹着厚厚的脂粉,眼睛也红的像兔子一样。这丫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小半年来召见她的次数多了还是怎么,到后来发展到一有事就找她倾诉。

叶芷清都奇怪她怎么不去找她的母亲安国夫人,但是皇后要讲给她听,她也只能乖乖进宫当树洞。

皇后脸上擦了脂粉,那就是不想人知道她被打了的事,叶芷清自然不会特意去问。不过在事后,她还是稍微打听了一下怎么回事。

很快的,她就知道了原因。

真正的原因,其实还是子嗣的事。

帝后大婚已经半年,皇后半点动静都没。身为皇后母亲的安国夫人担心以后女儿生不下嫡长子,所以让女儿趁着陛下后宫还没其他女人的时候,抓紧时间,并且还献上了秘药。

用在子嗣上的秘药,究竟是会是什么功能,大家都心知肚明。

幼帝为了不过早的诞下子嗣,里里外外的防备着风清和圣昭太后,万万没想到差点在皇后这里中了招,于是一怒之下扇了皇后一巴掌。

“信任崩塌的开始啊。”叶芷清听完,摇摇头,没再说什么。

而事实上,幼帝去中宫的次数也明显的减少了起来。

他不信任任何人,出了这样的事,他不仅鲜少去皇后那,还把自己宫里的宫女太监全都换了个遍,就连入嘴的东西都必须要黄大伴吃下一刻钟后才肯动。

皇后也明显感觉到陛下对她的疏远,她心里又急又悔,连带着也埋怨起母亲来。但为了能重新恢复和陛下的关系,她只好梗努力的和贤王妃拉近着关系。

百工书院马上就要开起来,叶芷清也没那么多时间天天在宫里耗,于是,她让风清给幼帝献上了一位难得的美人。

三人一场戏,让他们自己慢慢互掐去,她还有事要忙。

差不多七月底,已经有十来位百工宗师齐聚京城。

叶芷清为了招待他们,特地包下了京中最大的客栈给他们住。而她自己每天则往客栈跑,同他们商量百工分类以及课程知识等等的安排。

这些人才是百工学院的底气,她给予引导,具体还是得要他们来推动进程。

本来大家都还有些担忧,现在见她抛下高贵的身份,与他们同坐一堂商量着学院的大小事宜,宗师们多多少少有些动容,再加上他们也有一颗想发扬百工的心,一拍即合之下,对学院的事,他们倒比起叶芷清还要上心的多。

有了宗师们的帮忙,再加上风清这边也时不时给予意见,百工学院的雏形渐渐形成。

时年九月,百工学院正式挂牌开学。然而,尽管报纸帮着提前广而告之了两三个月,来百工学院报名的人满打满算,也就百来个人。

在人口有几十万的京城,这点人数可以说得上是寒酸。

开学当日,叶芷清和各大宗师们看着这些年纪大小不一的学生们,只感觉一阵秋风萧瑟。

“慢慢来吧。”他们相互鼓励道,虽然他们也不知道这慢慢来究竟要慢到什么时候,但这个时候也只能是这样安慰自己了。

百工学院就招到这么点人数的事,让外面不少人嘲笑他们纯粹是在瞎用工。因为里面还有农学,有人更是讥讽道:“去那破学院就是去学种地?真想学种地那回家和我爹学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浪费这个钱去跟你们学。”

此类的声音不一而足,导致来百工学院报名的学生,少了将近五分之一,最后学院里只留下七十来个人。

这七十来个人大多数是为宗师们而来,一小部分则是纯粹为了学艺,好将来能有一技之长。

不管他们为什么目的而来,但叶芷清十分清楚,百工学院能不能翻身,就看这些人的了。

虽然兼顾百工学院这边,但是叶芷清司农寺的职位依旧留存着。每日去点卯的时候,遇到熟人总会调侃她几句,问她百工学院有没有再加人、要不要他们帮忙之类。

叶芷清知道他们或许没什么恶意,但是打心里不看好百工学院是真的。

对于这些,叶芷清也不反驳。他们要调侃,她都沉默以对,只是在回府的时候,她花了更多的时间在书房里。

风清知道她是想做好这件事,于是让人将皇宫库藏的有关百工类的古籍“借”了过来,送去了百工学院,自己这每天尽可能的提前回来,陪着她一起泡在书房里。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为了让书房显得更亮堂一些,风清让玻璃坊那边送了玻璃过来,用玻璃代替窗纸,而且还在书房顶上开了天窗。

在换玻璃的当天,夫妻两人都在府中。叶芷清瞧见后,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拉着风清就往玻璃坊行去。

到了玻璃坊,她让管事将那些废弃的玻璃边角给她送来,她挑选了一些不同厚度的玻璃,又带着风清去了百工学院。

在学院里担任教工的宗师们都住在学院教舍当中,她一过来,就朝着擅长雕工的王宗师房间走去。

风清见她这样,知道她是想到了好的点子。他也不急着跟去,留出空间给她,自己则在这学院中逛了起来。

这一逛,就遇到其他上完课的宗师们。既然见到,免不了要交谈一番。

风清地位尊贵,见多识广,而宗师们人生阅历足够,一番交谈下来,也都相谈甚欢。不知不觉,时间过得飞快。

等到结伴前去找叶芷清和王宗师时,进门就见他们两人正手里拿着一个薄薄的镜片在看着什么。

透过那薄薄的镜片,王宗师那只眼睛都变形了。

“这是……”

“这是宝贝。”王宗师把东西收了起来,不给他们看,“现在还没做好,等做好了再给你们瞧。”

“什么宝贝这么神秘?”他越是不给,众人就越好奇,纷纷闹着要看。

但是王宗师怎么可能会妥协,赶苍蝇一样把他们往外赶,“今天你们别打扰我,明天我就能让你们开开眼界。”

其他宗师不奈他何,只好任由他把自己推出了门外。

旁边见到这一幕的叶芷清不由笑了起来,“那这些就拜托大师您了。我们就先回了。”

“去吧去吧。”王宗师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台前,把之前藏起来的镜片又取了出来。

见状,叶芷清和风清相视一笑,悄悄退了出去,还给带上了门。

三日后,京城日报上发布了一个消息,说是百工学院的某位宗师研究出一种叫做眼镜的东西,这东西能让人的视力重新恢复清晰。

报纸上几百个字洋洋洒洒,把这叫眼镜的东西夸的神乎其神。

平头老百姓就不说了,读书人十个里面,有九个视力不好。没办法,受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之类的典故影响,他们为了看书,哪里会在乎自己的视力。

别看他们表面上人模人样,其实每次看书都得凑近了看,又或者眯起眼睛才能看清楚上面的字。

而现在有了据说能恢复视力的工具,一般人不会在意,但是他们在意啊。

于是,京里的读书人茶余饭后又多了一样讨论的东西,甚至还有人专门为了这东西前去百工学院,想看看是不是真的。不过他们的到访,遭受了拒绝。

百工学院拒绝任何非相关人员入内。

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但是却不能立即见到,这让人挠心挠肺的。

差不多十天过去后,这叫眼镜的东西迟迟没有面世,这让越来越多的人认定这只是百工学院的一个噱头,而事实上,他们并没有造出这么一样东西来。

当这个猜测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的时候,京城日报上又发布了一则消息——百工学院研究出了千里眼。

千里眼是什么?那可是小说里神仙的神通,凡人怎么可能会有。

如果说前面的眼镜针对的至少读书这个群体的人,那么千里眼面向的就是所有阶层的人,自然不可避免的引发了全民热议。

无数人都在询问这消息究竟是真是假,就连朝中沈老都有些好奇地向风清询问,是不是真有其物。

风清是参与者,知道他们肯定会有此一问,所以他也准备好了,当即就把自己随身携带的拿了出来递给他试试。

沈老见这木头疙瘩并不起眼,等放到眼前一试,远处的宫门突然缩进在眼前,心里一惊,又试了试其他的方向。

远处那模模糊糊的禁卫军,还有城墙上的瓦片竟然都拉近距离一样出现在他的面前,让他看的一清二楚,他顿时明白,这东西确实不是个噱头。

“贤王,这千里眼不能外泄。”沈老语重心长道。

他们都是走一步看十步的人,这东西有如此妙用,如果用在军中,那岂不是可以老远就能观察敌军的动向?反过来敌军也能利用这个来观察他们。

事关军事,那就不能疏忽。

“我知道。所以这东西只呈给陛下瞧瞧,确定好功劳,就送去军中。工匠大师们也都签了保密书,不会外泄。”风清道。

见他这么说,沈老放心下来,然后又问他那眼镜是真是假。

他现在老眼昏花,今日见识了这千里眼,少不得对眼镜也生出了几分期待。

“这眼镜究竟如何,明日自会有人上门帮您订做,到时候您就知道了。”风清淡笑道。

这是他和叶芷清商量好的,先让朝中的大人们带动一波眼镜热潮,然后再来发售。毕竟手艺人也要吃饭,她那个百工学院也不能纯投入,科技产出完全没毛病。

于是,两天后,朝臣们惊奇的发现,他们的首辅大人在上朝时,脸上戴了两个镜片儿,看上去有些古怪。

“这就是那眼镜?”旁边杨道应盯着这镜片瞅了半晌,“好不好用?”

他心里气的很,风清那个王八蛋去给沈老家伙弄这个,却问都不问一声他。

他年纪大了,也需要啊!

好不好用,沈老懒得多费口舌,直接把眼镜取了下来给他,“你自己试试不就知道了。”

也许是他们两人视力相当,杨道应一戴,好家伙,原先眼前蒙着的一层灰像是瞬间被人拂去了一般,久违的清晰和明亮之感,让他忍不住到处看了起来。

同时,他在心里骂风清骂的更欢了。

他是长辈,这么好的东西,风清竟然漏了他!

“试完了吗?试完了还给我,我今天还有要事启奏。”沈老要回眼镜道。

“小气。”杨道应冷着脸又磨蹭了一会,才把眼睛还给了他。

见他这样,沈老一笑,“行了,风清那小子都安排好了,今中午就会有匠人去帮你测视力。你也别和他过不去,至少这么几年来,大周一直在往好的方向行驶不是?”

杨道应默然。

上朝后,沈老把千里眼的事奏了上去,请求陛下为匠人表功。

既然要表功,那少不得看看这千里眼是不是真有这么神奇。于是外面带着望远镜的王宗师被召进了大殿,从陛下开始,那千里眼在所有人手里过了一遍。

他们第一次用,情绪和沈老当初差不多。

但毋庸置疑的是,这千里眼的功能虽然没有神仙的眼睛那么神奇,但也确实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于是王宗师出大殿时,由普通民间匠人摇身一变,变成了王少匠。

少匠也是官职,从没想过自己一个雕师也能当官的王宗师,一路出宫门时,整个人都是飘的。

他在见到叶芷清后,当即就要向她下跪。别人不知道内情,但是她却清楚的知道,这些功劳本该都是贤王妃的。如果不是贤王妃提出这个设想,这什么眼镜千里眼都不会出现。

“别别,”叶芷清忙亲手搀扶住了他,“一个少匠而已。若您真的有愧,那就争取成为大匠。玻璃能做的东西不仅仅是这些,具体的就看您能走到哪一步了。”

王宗师一听,心里莫名生出些豪情来。

或许,在有生之年,他真的能够拿到大匠的荣誉。

百工学院有宗师成为少匠,这无疑刺激到了全体师生。学生感觉有前途,而其他宗师们则吹胡子瞪眼的表示,王秃子都能当少匠,他们又不比王秃子差,难道就没这个机会?

于是学院空前陷入一种你追我赶的微妙氛围里。

大约花了六七天的时间,朝中品阶最拔尖的那批大臣们都戴起了眼镜,同时码头坊第一家百工眼镜坊开张。

有了前面大人们的引领,眼镜坊的生意自然不要太火爆,甚至达到了一种以拥有一副眼镜为荣的程度。

原因无它,这第一批眼镜……是真的贵。黄金、白银制成的眼镜框,真没法便宜到哪里去。并且因为数量的限制,物品稀有,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价格都一直居高不下,眼镜坊的订单都订到了三个月后。

这个时代没有仪器,视力测试只能靠人工,至于镜片制作,则要靠工匠成熟稳定的水准。

王宗师加上他带来的几个弟子,以及学院里几个学雕工的学生,总共十个人不到,面对这么大的订单,他只能一边让老家的徒子徒孙过来,一边再另外收人。

这导致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百工学院来了一批新的工匠学生,人数近百,其中还有几个是四五十岁的老人……

百工这东西吧,叶芷清没有年龄歧视。人收了进来后,她划分出一块地盘给雕工,直接让王宗师带着他们,同时又从翰林那边调了闲得抠脚的冷板凳翰林过来,协助王宗师打理这些人。

一时间,百工学院生出一丝欣欣向荣之意。

靠着眼镜收入了第一桶金,叶芷清正谋划着这笔银子投入到哪里时,风清手里的一位将领突然带着一批人来到了百工学院。

那些人神色坚毅,气质也和寻常人大不相同,从他们的身上,叶芷清甚至嗅到了一丝血腥味。

再看那将领还身着盔甲,叶芷清顿时明白了这些人是谁——他们很可能是军营里的军械匠人。

百工学院在开的时候,叶芷清也曾出面邀请过他们。不过军营那边始终没有回音,她也就只好作罢。风清倒是能命令他们来,但是叶芷清觉得强扭的瓜不甜,劝下了。

现在他们主动到来,想来应该是为了学院里的工匠而来。

果然,那将领飞快的表明了他们的来意,“魏大匠是想来见见王少匠,顺便看看吴铁宗师他们的。”

叶芷清听的很明白,他们是为了吴宗师而来。

吴宗师出身铁匠世家,这段时间,他在叶芷清的建议下正在尝试一种叫合金的锻造。不过因为周围条件不够的缘故,合金成品质量很低,吴宗师正在寻找新的改良方法。

没想到军营那边消息这么灵通,这么快就嗅着味道过来了。

合金的出现,能提供更高品质的盔甲以及兵刃,于军事来说,意义重大。

叶芷清本来就计划着,借着这个机会,顺势把晋西地下埋着的黑黄金给开采出来,现在军营那边来了人,这倒能省下很多麻烦。

当然,对叶芷清来说,军营来人的意义不仅仅于此。

在向风清反复确定这些匠人的忠诚度没问题之后,叶芷清开始让人伪造炼丹的丹书,打算让某样热武器提前问世。

在冷兵器的时代,热武器的出现破坏力极强。但是眼见着幼帝一天天长大,朝中又出奇的平静,叶芷清总觉得这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她无法左右政治的走向,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和风清一起,迎着风浪往前走下去。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