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巴士
  1. 时空巴士
  2. 其他小说
  3. 女配爱平淡
  4. 163、四大才子21
设置

163、四大才子21(1 / 2)


宁王说:“就算万千士子心如金刚,也只不过是血肉之躯,况且这次恩科正值苦寒时节,如果士子们进了科场却熬不了寒风,十年苦读岂不是付诸东流?”

华太师说:“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又怎么能够为国捐躯呢?如果连一点点寒风都受不了的话,那要如何保家卫国?”

宁王不可思议地说道:“太师对文人的要求未免太高了吧,为国捐躯,保家卫国,这是边将战士该做的事,你怎么能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恩科的式子呢,假如有士子冻死科场,我们又于心何忍?”

华太师说:“假如有士子利用厚重的棉衣来作弊那又如何?”

太师面向皇上说:“皇上,前车可鉴,历届科举都有士子利用厚重的衣服来作弊,而且一直都是规定士子必须穿着薄如蝉翼的衣服入场,再说,如果王爷害怕冻死士子的话,那大可以在号房里装置碳炉,那不就能帮士子取暖了。”

宁王说:“碳炉怎么能够跟棉衣比?”

他身后的官员:“不错啊,炭炉容易发生危险啊。”

“棉衣才是取暖之道。”

太师一党的人说:“碳炉一样可以取暖。”

“少穿点衣服不是更好,方便挥笔疾书啊。”

宁王知道太师一党只不过是强词夺理,每年的科举都在夏天,怎么能跟这次设在冬天的恩科比。太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想让他发放寒衣,笼络士子之心而已。都说你的对手是最了解你的人,华太师也的确看出宁王有不臣之心,不过他一直没有证据,所以惯常用的办法就是为了反驳宁王主张的各项政策而反驳。太师一党的官员自然也以太师为马首是瞻。

皇上看到下面的臣子再次争执起来,摆了下手说:“哎呀,人言人殊,也很难做个准则,朕有个办法。”

太师和宁王都说:“一切以皇上吩咐。”

皇上含着兴味地笑说:“太师和宁王一起在凛冽的寒风中做个比试,那么到时候就知道到底是炭炉好还是棉衣好了。”

这种办法也只有当今皇上想得出来,让朝中德高望重的两位大臣亲自做实验,如同儿戏一般不过,别人又无法反对,因为的确是因他们两个各执一词,朝臣才争执不休。皇上想出来的的这个办法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于是宁王和太师就在满朝文武的见证下,一个穿着棉衣,一个穿上单衣并烤着碳炉,在凛冽的寒风中开始了这场较量。为时一炷香内,默写出千字文,看谁先受不了走出来弃权,那自然谁就输了。

为了找个合适的比试地点,他们甚至还亲自去京郊的一处山颠最冷的地方,山上水汽重,又刚好天阴沉沉的开始飘雪了,北风呼啸,砂粒状的雪刮在脸上生疼。若不是为了这场比试,谁也不愿意在这种鬼地方多呆。

宁王今日出门之前穿上了昨日女儿派人送来的保暖内衣,他本来出门时候还想天气晴好,不必穿那么多,又想到娉婷叮嘱他今天一定要穿,难得她一份心意知道孝敬父亲了,宁王才给面子的穿上。现在宁王真是万分庆幸,如果没有多加里面这件超级保暖的衣服,就算穿着棉衣他一定早就被冻得手脚僵硬了。

二人之行分别在不同的封闭房间,有人站在椅子上,从上面的小窗看到里面的情况,向皇上转播他们的表现,说太师那一边运比如飞,还吟起诗来了呢,真是老而弥坚,太师一党都觉得这次会是太师赢。

结果却是宁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千字文,面色青白的走出来,谁都看得出来宁王很冷,不过仍旧坚持完成千字文,努力不让宁体走形,他先走出来,在大家等内侍去叫太师的时候,却突然听到内侍大呼不好,太师晕倒了!

皇上吓了一跳,想着别因为他一个提议再闹出人命来,立刻带着众人打道回宫,请太医来给晕过去的太师诊治,顺便给宁王请了脉。宁王四十多岁,身体正是健壮之时,回来的路上稍加活动已经缓过来了,没有任何不妥。

半天之后,太师被太医扶出来见皇上,脚步有些迟缓。

宁王问太医:“敢问两位,太师所患是何种病症?”

太医刚要说话,华太师就抢着说:“老夫只是受了点风寒嘛,何足挂齿呢,现在时辰不早了,要各位同僚久等老夫实在是惭愧呀。”

宁王说:“太师是群臣之首,不知你的病况如何,群臣何以安心。”王爷身边的大臣说:“不知道太师晕倒是否和炭炉有关系呢?”这就可以证实科考用炭炉根本就不行。

皇上说:“太医,说说太师的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太医说:“太师的病和炭炉没有关系。”华太师刚刚松了一口气,太医就接着说:“不过太师的心肝脾肺肾还有四肢都很虚弱。”

另一位太医说:“太师他年纪老迈,骨质疏松,所以长时间盘膝久坐会导致四肢僵硬,不能动弹。肝虚肾结,血气呆滞,稍感风寒就会感到体力不支。”

前一位补充道:“而且他目光呆滞、浑浊,是操劳过度的表现。”

这次比试倒是把太师身上的老年病都给勾出来了,而且当着皇上和群臣公布出来。平时华太师还觉得自己老而弥坚,没想到会如此不堪一击。

皇上和众臣意外之外,华太师也感面上无光。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意气风发的太师已经垂垂老矣,棉衣和碳炉之争也因为太师的病不得了之。

宁王就算是想趁他病要他命,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却不能在众人面前再跟一个刚刚得知身体不好的老人家斤斤计较,过不去。所以也并没有让人再提继续发棉衣的事儿。

殿外忽有太监通传,说皇后和郡主求见。皇上面露喜色:“哦?娉婷来了,请她们进来。”

已经下了早朝了,这里不是上朝的大殿,是皇上平日办公的地方,所以规矩不用那么严苛,规定后宫不能来,而且郡主也并非后宫。皇上丝毫没有意识到什么不妥,他自然是想见谁就见谁。但是仍然有太师一派的大臣皱起了眉头。

皇后听说上次太师寿宴的时候朱娉婷前去赴宴,也想见见这位郡主,所以今天招她入宫,今天皇上十分意外的一直在前朝忙,按照平时的时间,他早就已经回后宫几个时辰了,所以皇后派人打听,听说了前面的事情之后,朱娉婷就主动找过来了。

见过礼后,朱娉婷说:“皇上有所不知,开始时王府派发棉衣是只限于六艺会馆的考生,而六艺会馆是我出资经办的。本来这只是关起门来的自家小事,可是其他考生听说了王府派发棉衣的事情,也上门来领取。因不想让士子寒心,宁王府才一视同仁,允许所有拿着身份名碟的考生可以领取,没想到会惹得太师大怒,这真是太不应该了。都怪娉婷不好,早知如此,娉婷便不会多此一举,棉衣只发放给六艺会馆的士子就好了。”

皇上说:“哦,竟然是这样啊,王叔怎么没有说明,太师也知道吗?”

宁王说:“启禀皇上,太师不分青红皂白一定要阻止派发棉衣,还说要到皇上面前来决断,太师他为国鞠躬尽瘁,又德高望重,本来是因为一点家事而起,臣只能遵从太师的意思来由皇上定夺了。”

有的大臣鸣不平说:“郡主和王爷又何错之有啊?”

“这明明是太师要多管闲事。”

“会馆都是人家的,给属于会馆的士子们发放棉衣这是王爷和郡主的自由,也没说非要在科考的时候穿,太师管的也太宽了。”有哪条法律写着不可以向学子派发棉衣?

皇上说:“依朕看,这件事就这么算了吧,郡主和王叔愿意继续给士子发放棉衣就继续发放吧。不必在意别人说什么。”就连太医也说了,太师已经年纪老迈,甚至还有些老眼昏花。

群臣散了天色也已晚了,众臣子陪着折腾了一天,饭也没有吃上,所以他们出了宫门,便先找个地方休息用膳,太师自然早就回府休养去了。

所有人当中以宁王为尊,宁王说:“大家都累了一天了,都请坐,喝一杯热酒暖暖身子。”

大家这一天的怨气也不少,一坐下来有人就忍不住抱怨:“天下本无事,太师自扰之。皇上已经说了无事退朝了嘛!”

另一位说:“坏就坏在每次皇上说无事退朝,太师必定都有事启奏啊。”

有人无奈地说:“哎,太师的事是众所周知的。”他说太师唠叨众所周知,即便没说出‘唠叨’这两个字,大家也都明白他的意思。

太师一派的官员说:“太师这么做,也是关心国事。”

“可能是关心过了头啊!你们看看,今年的冬天都已经到了,可是去年的冰炭敬还没有发放下来,不就又是太师从中作梗吗?对不对?”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