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巴士
  1. 时空巴士
  2. 其他小说
  3. 女配爱平淡
  4. 166、四大才子24
设置

166、四大才子24(1 / 2)


她一抬眼就见到周文斌欲言又止的样子:“干嘛又吞吞吐吐的,这可不像你的性格。”今天的周文斌真的很不对劲,难道是考前压力大,比较焦虑的关系?

周文斌故作平静的说:“我以后……能叫你娉婷吗?”

朱娉婷有些震惊地微微瞠大眼,女孩子的名字自然不是谁都能叫的,只有亲近的人才可以用,周文斌这问话的意义无异于隐晦的表明心迹。她知道自己父亲的情况,极有可能前面等着的就是万丈深渊。所以在确定绝对不会喜欢文徵明走原著老路之后,也从来没考虑过感情问题。

宁王那边还不知道结果如何,若是失败了,她不想连累其他人。特别是周文斌,是自打她来到这儿就认识的朋友,她更不想连累他,一时间有些犯了难,他明天就要考试了,如果拒绝他这样一个其实也算不上过分的要求,那岂不是会让他胡思乱想,影响了心情万一再影响发挥那怎么办?

朱娉婷有些纠结,她在周文斌只期待的目光下开口说:“我也从没说过不准你这样叫啊。”

周文斌紧绷的神经终于放开,露出一丝笑意:“娉婷,谢谢你今天来看我,我会全力以赴,不让你失望的。”

宁王现在负责的不仅是科举,还有很多其他的国家大事。之前就是宁王和太师作为百官之首领导群臣,现在华太师被皇上强行宣布告老还乡,宁王自然要抓紧时间将朝廷的势力重新洗牌。能拉拢的就尽量拉拢,拉拢不了的打压剔除,对中立派潜移默化。

宁王知道自己的女儿的心性和见识并非普通闺秀可比,做事并不避讳她。见她有兴趣读书,甚至还允许她借用自己的书房,要知道那里可是一向装着机密要事。

宁王有时遇到困难的事,和幕僚们商量出的结果不尽满意的时候,会问问女儿的意见。而朱娉婷从来都不叫他失望,给出的方案往往要比他信任的那些同盟幕僚们要好得多。宁王彻底不会小看自己女儿了,有不决之事,时常与她商量,而且又不用考虑忠心与背叛的问题,可以说是十分倚重。

朱娉婷也趁此机会向宁王潜移默化了许多制胜的关键,比如绝对不能操之过急,在没有完全把握的时候暴露出意图。当今皇上既然昏庸无能,就应该让他自曝其短,让朝臣还有民众一点一点对他失去信心,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宁王自然要守好自己贤王的形象。她能帮宁王查缺补漏,或者在他得意忘形的时候加以提醒,这些,宁王的手下们迫于主从关系是

绝对不会僭越的。

她也想好了,既然宁王绝对不会放弃取皇上而代之,那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宁王更加庆幸没有把娉婷嫁到国外去,有女儿暗中辅助,他可以受益良多。

科考结束不久后,考官们批阅了考卷,到了该放榜的时候,放榜前一天的晚上,按照惯例南北的士子们都会聚集到京城最有名的两家酒楼,博伦楼和望江楼,等待天亮之前出五魁,就是本界科考的前五名。五魁会在放榜之前就先出来,这是多年的惯例了。

抢魁人在贡院门外抢到了五魁的名单之后,会飞奔到酒楼去报喜,高中之人给报喜人的打赏往往十分丰厚,惹得不少青壮年都加入到抢魁的行列,毕竟只要抢到其中的一个,就能发一笔小财。抢魁也成了每界科举的特色,这天的晚上都会特别热闹。

在万千世子的等待之下,五魁名次终于要揭晓,周文斌四人也来到博伦楼等消息。答案的揭晓是从第五名开始往前,抢魁人在贡院那里抢到藏着名字的小竹筒之后,马不停蹄的送到或南或北两个地方。

士子们聚在一起,一般都是附庸风雅,或者是谈论时政或者是吟诗品茗,可是等待名次揭晓的时候,其实大家都没什么心思做别的,什么美酒佳肴都评不出味道,身子不自觉的向着贡院的方向。每当见人跑来酒楼的时候,大家总是紧张地屏住呼吸等待揭晓答案。

周文斌四人和六艺会馆的几个考生坐在一起,第五名不是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第四名更是直接去了北方士子的酒楼。然后祝枝山的脸色就已经发白了:“糟了,只剩下三个,咱们四个不够分啊!”

最后,周文斌中得了第三名探花,文徵明中了第一名的状元,榜眼是一位同在博伦楼上了年纪的考生,跟他们并不认识,南方士子斩获了头三甲可谓大获全胜。成绩揭晓,有人欢喜有人愁。

唐伯虎和祝枝山为自己的兄弟高兴的同时,更失落于自己连前五名都没有中,真是枉称才子。之前还信誓旦旦的祝枝山整个人都蔫了,不知道如何回去向他的素菊交代。唐伯虎一直以为只要他来考试,状元就会是他的囊中之物,但是现在自己的兄弟已经榜上有名,他们两个却什么都没有,自然是凄风苦雨。

文徵明是他们所有人当中最用功的一个,能中状元自然是理所应当。周文斌更是精才绝艳,短短的时间的复习,就考出这样的好成绩。

本来大家以为唐伯虎和祝枝山两人就算是没有中五魁,但是起码不会落榜,第二天就拉着他们来看榜单。事情却事与愿违,他们两个真的落榜了!别说一榜的进士,就连二榜都没有他们的名字,彻底名落孙山,还不如六艺年纪最大的忠叔中了进士。

皇上亲点了周文斌和文徵明进翰林苑,周文斌作为侍读学士时常跟在皇上左右,一步登天,成了天子进臣。

朱娉婷对这个结果还满意,六艺会馆出了状元和探花,已经有足够的口碑可以重振。周文斌能如愿考出好成绩,其他人的成绩如何,朱娉婷并不在意,她本来跟苏州三子关系就很普通,只不过是点头之交罢了。

不过对于这个名次她还是心存疑惑,她找机会问宁王:“爹,科考的名次你是否有插手?”

宁王说:“我最近很忙,这名次是礼部的主考官和副主考官拟定的,我也看过,怎么了?有什么问题?”

这一次不像原著之中那样,因文徵明想娶郡主,得罪了宁王,他的好兄弟们自然跟着受到牵怒。这次,朱娉婷十分清楚宁王的态度,他又不是无人可用,没有必要在新科录取人员上面做手脚,何况科考的前几名总是备受瞩目,剩下的其他进士们也没那么快点官,所以宁王这次真的只是挂了个名,监管恩科,他的精力实际上用在扩充自己势力,打压华太师的余党上面。

既然这次宁王根本没有出手,怎么唐伯虎和祝枝山还能落第呢?他们平时的水平和文徵明不像上下,唐伯虎还被称为苏州的第一才子,应该是更胜一筹才对,直接落第出局也太说不过去了吧。

朱娉婷说出自己的疑惑,宁王拧着眉派人去查,结果查到竟然是阅卷期间华太师掩人耳目的联系过主考官,宁王差点忘了这个主考官李诵宁是华太师十几年前提拔过的。

原来华太师在知道六艺会馆和朱娉婷的关系之后,已经认定了六艺会馆的举子们都是宁王的预备军,所以他极力插手打压这几个苏州士子的名次,苏州四大才子的文章都是锦绣华章,本来他们四个的文章在所有人当中是最出色的,完全可以作为五魁脱颖而出,只是名次先后而已。

华太师知道之后,干脆把和他有旧怨的唐伯虎剔除出去,顺带还带上一个祝枝山。文徵明他打听过了,他的性格太师很喜欢,觉得和他年轻的时候很像,应该是一代好官,而且他的文章确实很出色,如果把他留下又划到其他名次,若是被人翻出来,会说不过去,何况把他放在第一还可以掩饰另外两人的落第。

这一点华太师当真是多虑了,他高估了皇上。当五篇文章送到皇上案头的时候,皇上只是扫两眼就认同了考官们分出来的名次。这些答卷在皇上看来满篇的知乎者也,他根本看不进去。回到后宫之后,甚至还跟妃子们玩起了科考的游戏,谁哄的他高兴了,便随手一指封这个为‘状元’,那个为‘榜眼’,惹得妃子们咯咯直笑。皇上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都是圣旨,那她们自然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了,在场所有人都没想到她们进宫当妃子竟然还有成状元的一天。

皇后撞见这样的场面,向皇上义正言辞的谏言,说皇上不该如此荒唐,科举乃是大事,不应该被皇上用来玩笑,更不应该跟后宫的妃子扯上关系。

皇上好不容易摆脱了一个华太师,一点儿都不想听人念叨,皇后如此表现自然要被皇上训斥厌弃了。

至于周文斌,早就在皇上面前露过面,在科考之前就得到了皇上的青眼,若是把他的成绩替换掉,万一皇上问起来容易被揭穿,所以华太师暗中操作,留下周文斌和文徵明的成绩,另外二人落了榜。

宁王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之后不由得冷笑,原本以为华太师已经翻不出什么风浪,没想到他的手还伸得这么长,还敢多管闲事插手朝廷取仕。宁王一时疏忽,让科举这边出了这么大的纰漏,他自然不会自曝其短,揭露其中不公正的内幕。因为若是公开之后,科举的士子们必定会不满闹腾,到时候这次的成绩说不定也要作废,那就麻烦了,皇上只会怪他监管不力降罪下来。

但是宁王绝对不如是会吃亏的人,在得知华太师竟然这么不安分,还妄想插手朝廷的事儿之后,宁王必定要他彻底安分了才行。且之前华太师如日中天的时候,宁王都能把他拉下来,何况现在二人身份悬殊,华太师已经失了大部分倚仗。于是,不久之后,太师病得更重了,双目失明,说话已经不像以往那么有逻辑,有些糊里糊涂的。

唐伯虎知道京城的医生束手无策之后,推荐太师夫人去长乐坊找华丙寅,太师一家三口于是离开了京城。

周文斌入朝之后,见到了宁王,才知道当日出面试探他的老伯是谁,他那时侯毫无建树,根本不值得宁王注意,唯一的交集只有郡主,隐隐猜到了宁王可能是会因为什么亲自出面试探,周文斌压下忐忑与激动,他并没有去向宁王示好,而是专心做好本职的工作,一边适应官场。

周文斌本来就知道当今皇上爱玩了一些,只有身处皇上旁边,才越来越知道当今皇上行事有多么随心所欲,可能是之前被华太师压制的太狠了,所以一朝得了自由,皇上很有不玩儿个痛快势不罢休的架势。再加上皇上听信身边的太监的谗言。太监们不能参与朝政,只能想些奇巧淫技来拉拢皇上,为了讨皇上欢心,哄他玩乐,令他更加沉迷其中。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