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巴士
  1. 时空巴士
  2. 其他小说
  3. 七零捡到钻石后
  4. 27、第 27 章
设置

27、第 27 章(2 / 2)


贺群想着大概是女婿觉得她?有点偏心小的,有点讪讪。

倒是宗齐光看出贺群不太自在,笑着说:“阿姨,你做的这个蹄髈很好吃,明光说让我学做菜,阿姨哪天教教我,我以后做给明光吃。”

贺群先是责备女儿,“怎么好让小宗一个男孩子学做菜?我教你你都不想学。”转脸又对?宗齐光说:“好好,我一定教会你。等你回家?了,也做给你父母尝尝。”

话题顺利的转到首都宗家?。

姜韶波以前当兵的时候去?过首都,还在□□前面照相咧。全国人民要是有机会去?首都,肯定都要尽可能在□□拍个照片的,以表自己去?过伟大首都的心脏地区了。

姜韶波乐呵呵的跟女婿说着当年在首都的见?闻,他其实只是路过,待了短短不到48小时。又说到现在去?首都还是要介绍信才能买火车票,去?别的省市倒不用介绍信。

吃过晚饭,宗齐光先给姜明光估完了其他几门的分数,又帮姜明珠估分。他自己估分计算的很快,几乎记得所有答案。最后估分,宗齐光分数最高,有400分;姜明光其次,姜明珠成绩普通,大概在280分左右。

六门课,除了外语专业之外,外语(包括英语、俄语)只按实际分数的10%作为录取参考,所以考多少?分问题都不大。其他五门总分500分,1978年的重?点录取分数线在300分上下,今年应该也不会高出太多。

报纸上已经刊登了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有468万人,前年570万人,去?年人数是这三年最高,有610万人;前年录取27万人,去?年录取40多万人,录取比例都相当低。

姜明珠整天发愁,倒是姜明光抱着“考完解放了”的心情,已经把高考抛在脑后。

*

1979年7月14日,下午,首都火车站。

首都这时候看起来也破破旧旧的,不够“新”,也不够“时尚”,还不如沪城呢。

道路确实是笔直的,无论大街小巷都是正南正东。

出了火车站,姜韶波先在报亭买了一份首都地图。

还没?有地铁,宗齐光带他们去?坐公交车。

姜明光出了火车站就开始晕乎,觉得……怎么好像在做梦一样?头一次见?公婆,多少?还是有点忐忑的。

婆媳关系向来难办,身为女性?的婆婆挑剔同样是女性?的儿媳妇,简直天经地义。做丈夫的要是摆不正自己的态度,通常婆媳关系都会变糟。

就像奶奶和?妈妈,奶奶是传统思?想,觉得必须有大孙子继承皇位啊不是,传宗接代,可贺群不愿意不停的生孩子,直到生到儿子为止。这其中姜韶波的态度就很重?要,他顶住了老母亲的唠叨,尊重?妻子的意愿,从这一点来说,姜韶波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丈夫了。

她?忧心忡忡的想起前天晚上跟宗齐光的谈话。

*

“小光,你妈妈要是不喜欢我怎么办?”

“怎么会呢?”

“她?说不定会嫌弃我是个农民的孩子。”

“你父亲不是退伍军人吗?”

“他从农村出来,就是个泥腿子。”

宗齐光很快反应过来,“这么说,你觉得我母亲就是资本家?的狗崽子,眼睛长在头顶上?”

“哎呀,这可是你这个做儿子的说的,我可没?说过。”

他笑着挠她?的腰,挠得她?不住躲闪,倒在床上。

“我不知?道哎。你害怕吗?”

“有一点。我是担心,我俩感情再好,你母亲要是不喜欢我,总是说呀说的,你以后也会觉得我不好,不喜欢我了。”

“不会的。我喜欢的人,我妈肯定喜欢。”

哎呀呀,这个少?爷还真是天真!

她?不准备跟他详细说说为什?么“不可能”。“反正不管怎么样,我和?你才是夫妻,你记着这一点。我会尊重?你的母亲,也希望你的母亲能尊重?我、尊重?你,而不是用母亲的身份破坏我们俩的感情。你父亲也是一样。”

“那当然。”他就差拍着胸口保证了,“你就像现在这样就很好了,我妈挺好说话的。”

这个笨蛋!

“她?是你妈妈,她?对?你肯定好说话。哎,我要不要喊她?‘妈妈’?你知?道我们这儿还有‘改口费’吗?”

“什?么‘改口费’?”

“我喊别人的母亲叫‘妈妈’,我多了一个妈,当然要给我改口费的。”

“我不知?道我们家?什?么习俗。不过要是家?里没?有这个习俗,我自己给你。你辛苦了,媳妇儿。”他笑嘻嘻的在她?脸上“啵”的响亮的亲了一下。

*

这傻小子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不,不如说他从来没?有想过婆媳问题。

她?是很担心,不过要是不会跟公婆住在一起,矛盾可以降到最低,她?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至于贺群,她?只有相当短暂的时间跟婆婆同住,对?婆媳关系没?有什?么概念。陈氏奶奶对?贺群不满意的也就是没?给她?生个大胖孙子,其他方面倒是没?有什?么意见?,还一直很得意儿子娶了个城里姑娘呢。

作者有话要说:*要见婆婆了。

*高考就略略略了,毕竟作者也没参加过那个时代的高考啊。

*80年代有门路的二代们弄钱真的不要太容易,“批条子”做个业务能立即暴富。整个80年代中国经济开始“搞活”,一切向钱看的后果是,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吃相难看(其实现在也是)。

前几天看有人写的杨洁开拍《西游记》的经历,81年开始选景,全国各地跑景点,很多景点极其不配合,或者狮子大开口要钱。到我们黄山选景,黄山当地旅游局居然连一辆车况好的车都不派,杨洁和其他同事差点摔下山,那还选什么景呢,只能放弃,西游记里也就没有黄山的镜头。

*中国有4次严打,第一次严打1983年,真正“从严从重”。为什么有严打,当然是当时社会上太乱了。为什么70年代中期开始治安越来越差了?当时全国有2000万待业青年,你们懂的。

*今天的作话应该不会被锁吧?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