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巴士
  1. 时空巴士
  2. 其他小说
  3. 七零捡到钻石后
  4. 52、第 52 章
设置

52、第 52 章(2 / 2)


姜明光被呛得?流眼泪,“哎哟!瞧你弄得?一屋子都是烟!”

楚大姐忙敞开门,“没事没事,一会儿就散了。”

忙了一会儿,宗齐光点着煤球炉,楚大姐也?上楼了,“该喊孩子起床了。你俩忙啊。”

“你还睡吗?”宗齐光忙着接水烧水,“早点外面有卖的,你是待会儿下去吃,还是给你买回来?”

“买回来吧。有烧饼就买俩烧饼,没有看馒头包子都行。”

唉!人生在世,三?餐才是最让人烦恼的好吗!

*

昨天只能算初步了解一下,今天才开始正式进入工作状态。

她是空降下来,两眼一抹黑。妇联工作说是清闲,但实际一点都不清闲,“有事情,找政府”这个口号可以说是深入群众,这不,上午就有人找到妇联办公室来了。

来人三?十来岁,一来就给她跪下了,“噗通”一声,跪得结实。

姜明光吓了一跳,马上跳起来,“哎哟这是!来来小张,快扶这个大姐起来!”

办事员小张也?赶紧站起来,“哎呀我?说牛二嫂!你这是干什么?”

牛二嫂说哭就哭,“哎哟喂!我?这可活不下去了!这天杀的牛二可是要打死我了!”

嗯?家暴?

姜明光来劲了,“来来,牛二嫂,坐坐。小张,你来介绍一下情况。”

小张愣了一下,“也?没什么……”

牛二嫂姓钱,姑且叫她钱翠花吧,翠花十几岁的时候也?是十里?八乡一枝花,挑来挑去,挑了个知青牛二。牛二是庐州人,家里排行老二,所以就这么牛二牛二的叫上了。

姜明光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宗齐光嘛,也?就是个“普通人”,她心里?其实对什么部委干部没有“光环”,也?不觉得?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宗家两个儿子不也?都响应国家号召下乡了吗?要说这一点,她倒是挺佩服张兰莛的,按说宗暾辉做到部级政府机构的中层领导了,完全可以不让孩子下乡;宗齐光虽然说是自己跑出来的,可临走前父母给了几万块,这怎么都不能算“自作主张”了。

她自己是没有相应“上山下乡”的号召,76年知青开始回城,但实际上直到1980年才正式取消“知识青年下乡”这个政策。宗齐光也?是正儿八经的“下乡知青”,只是没有去滇省等边境省份,而是到了皖省这种内地贫穷省份。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方面是让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到最基层的农村去,一方面也是因为城市里?青年数量增多,这是第一代“婴儿潮”导致的人口数量增长。然而知识青年在农村并没有得?到重视,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虐待知青的事件,虐待致死也?是有的。

说起来知青因为绝大多数都是城市孩子,确实有一部分知青人憎狗嫌,不干人事,偷吃老乡家养的鸡鸭鹅,到瓜田糟蹋东西,但认真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错误,谁偷吃了,抓到了让他赔钱或是赔粮票就完了,进行补偿这也?是正常的,但居然为了几只鸡就打死知青,这也?是报复过头了。这部分下到农村跟老乡一起干活挣工分的叫“插队知青”。

还有相当一部分知青是在兵团农场做体力劳动的,这根本就违背了利用知青的知识造福农村基层的本意,这部分知青叫“兵团知青”。兵团知青不被当成人看,农场管理人员有权对知青进行体罚,鞭打是家常便饭,至于“吃好”根本不可能,就连“吃饱”都做不到;女知青则成了管理人员发泄的工具,就是在普通农村,为了回城指标,村干部暗示或强迫插队女知青的事情也?绝不是孤例。

知青下乡从1968年开始,到1978年已经整整十年,这十年间有2000万知青下乡,到了1978年,仍然有1000万知青没有回家,其中200万是兵团知青。

1978年10月底到12月初,中央开了一个多月的知青工作会议,发布了《知青工作四十条》,将兵团知青当做国企职工对待,而不是下乡知识青年,如此这200万兵团知青就杜绝了回城之路。

知青会议还在开着,滇省一个兵团农场爆发了“知青请愿事件”,起因是一位沪城女知青在生产过程中难产,而农场的赤脚医生喝醉了没有及时治疗,以至于女知青母子双亡,知青们哀悼同事,之后迅速扩大到要求上级部门改善知青的医疗环境和生活水平;紧接着《四十条》发布,知青们愤怒了:怎么勤勤恳恳工作了十年,连“知识青年”这个词都不给他们留下?

知识青年经过抗争,终于得到了可以自由选择回城的权利。返城潮开始,带来的就是大中城市无业青年的激增,其中以首都、沪城、川省为最多。太多无业青年但没有那么多岗位怎么办呢?政府只好开了自由职业的口子,搞活经济,允许无业青年摆摊设点。

皖省多是本省和沪城的知青,绝大部分也?都是在76年前后都开始陆续回城,知青问题没有滇省那么严重,不过当然也还是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

玉龙县是革命老区,地处大别山区,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经济作物是茶叶,出产好几种中国名茶;还有不少山货,但都没有做出名堂,主要支柱产业还是茶叶。

当年下乡的知青很多落脚茶园,但没想到玉龙县生活条件那么艰苦,能走的早就找了关系走了。牛二原本跟钱翠花的感情还可以,生了两个男孩,但没想到结婚没几年,知青开始返城,他眼看着其他人一个一个都走了,他却因为已婚走不了。于是就把这股儿怨气撒在老婆头上,从一开始没事找事吵架,发展到现在有事没事就打一架。

要说简单,也?确实挺简单的。

作者有话要说:*关键词“知青”+“1978”,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知青并不是什么美梦天堂,绝大多数知青都过的很苦,当然混蛋知青也有,也肯定有作恶的人。各级领导处理问题的态度非常因吹斯听,可以对照一下看看。

*在此之前云南瑞丽1974年8月发生了“八二八事件”,也是知青跑路,但那次没有成功,被堵回去了。当时的处理方法也很有意思,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还有个73年的事件,云南知青和兵团武力对抗,也闹到中央去了。后来也有说知青运动有三次“浪潮”,应该指的就是73、74、78这三次。

*当时小平同志还不是大领导,他的态度是倾向知青的。接见知青代表的领导也不是小平同志。

*美国学者托马斯·伯恩斯坦在其所著《上山下乡》中认为,中国知青的上山下乡,解决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无法避免的城市人口膨胀和失业率增长问题,并将它称为上个世纪“所有国家最大的一项社会实验”。

*说到下乡女知青的遭遇,可以说无论在什么年代,受伤害最大的都是女性。上海在73年-74年,公开审理的就有487名女知青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性侵害(包括强|奸、奸污、猥亵在内),占“fan革命破坏上山下乡”案件的90%以上。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