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巴士
  1. 时空巴士
  2. 其他小说
  3.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4. 71、第071章我不怕
设置

71、第071章我不怕(2 / 2)


是的,前路会很难,武媚娘仅仅是将危险都告诉李初。

“虽然你父亲对你寄以厚望,可是同样会尊重你的选择,你只要道一句不愿意,那么此事我会为你劝服你父亲,不是非要让你担起天下的重担不可的。”武媚娘凝望着李初,她不能确定李初现在走的路,面临的危险,李初懂是不懂,无论懂与不懂,她都应该劝李初一回,让李初将来不会后悔。

李初想了自己,想了群里的太后们,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想成为一个任人摆布的人。

生在皇家,不想让人随意地摆布她的命运,她要怎么样?

强大,足够的强大,只要足够的强大,她就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

原本她选择的是另一条路,以商道为始,将来能够让人不再无视于她。

现在李治给她另一条路,让她可以走得更快一些,更稳一些,或许是有危险的,但说一句没良心的话,有武媚娘在前面为她顶着。

李初朝武媚娘扬起笑容,“当年母亲在开始的时候怕吗?”

单纯仅是好奇地问,并非要武媚娘一定得回答不可,李初已经道:“我相信母亲哪怕害怕,可是想到将来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不用由人决定生死,母亲定是愿意牢牢的捉住机会,不肯放过的。时至今日,我更相信母亲无悔。”

“我是父亲和母亲的孩子,我的父亲能不畏人言用母亲,我的母亲能不怕刀山火海前行不退,我怎么能比你们都不如?”说着说着李初语音一转,俏皮地向武媚娘吐了吐舌,“再不济我还有你和父亲,还有哥哥,足以。”

李初觉着地说,她可是他们的孩子,就算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起码得不坠他们的魄力吧?

武媚娘听完李初的话,微怔后却笑了,是啊,她都不怕走过来的路,她的孩子更多不会害怕的,她不必太担忧。

更何况她的孩子说得没有错,当初只有她自己,她都能一往无前,现在到李初,别的不敢保证,她却一定会是李初最坚实的后盾。

“好。”李初能够想清楚,决定了以后的路要怎么的走,甚好!

李初得到武媚娘的一声好,暗松一口气,太后们的心早就提起来了,此时何尝不是松了一口气,

吕太后:“我是真担心武后自己出头,却容不得旁人出头,要是如此群主可太难。”

萧太后:“还好还好,武后不是小气的人,不至于容不下群主,真是李家祖宗保佑。”

说着李家祖宗保佑的萧太后怎么听起来那么渗人呢?

李初拿着折子看起来,“请母亲赐教。”

既然各自都已经打定主意,都不怕前面的路有多难,那就走吧,一往无前,再不后退。

母女二人分坐,各自查看奏折,太后们都帮忙看,随之与李初总结,“看得出来武后在朝中的势力已经很大了。”

李初何尝不是看得惊心,难怪李治不高兴,换了谁来都不高兴,武媚娘捉住一切的机会壮大,利用李治一次一次的放过,不断地蚕食大唐的各方势力,由长安而起,再到地方。

吕太后:“武后啊,一面在李治的面前装着温顺,不知暗地里准备了多少,现在李治就算真的动了废后的心思,想废都不好废了。”

萧太后:“经历过一次险些被废的局面,换了谁来,谁能容忍同样的事情发生,定是想尽一切办法握住能保护自己的权利。男人的心何其易变,更别说高宗变过一次,再有第二次,第三次会很难?”

孝庄太后:“那么便怪不得武后不择手段的强大自身,有句话叫作自食其果,高宗便是如此。我现在只担心一样,高宗把群主在这个时候推出来,他没有半分其他的心思?”

不是想挑拨离间,孝庄太后仅是有此担心,皇帝这种人,一个深谙权谋的人,想护住李唐王朝的人,不可能由一方独大,最后由不得自己控制,显然李初的表现,她的计谋心智都证明她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假以时日,不比朝中的任何一个臣子差,也会不比武媚娘差。

宣太后:“想保持平衡不易,若是李弘有用一些,让李弘来牵制武后是可行的,可是谁让李弘的身子骨不行,让他受多些压力,生怕他出个什么意外,还是算了吧。思来想去,群主定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初本来看奏折的时候就为了听太后们的看法开着聊天的窗口,结果倒好,奏折的事聊了不假,提到李治心思,李初心下暗叹,她怎么会没有想到她们的担心,可是相较李治让她出来制衡武媚娘,李初更愿意相信李治确实想要她帮忙大唐,只要能护住大唐,李治不会想谁手中的权力更多。

她的父亲不是一个小气的人,武媚娘是他的妻子,他们共同的孩儿是大唐的太子,在李治的眼里,武媚娘定会是将来的太后,可是一个受制于人的皇帝是怎么样的,李治尝试过,他是不想让他的儿子重蹈覆辙的,把李初扶起来,仅仅是为了帮助李弘。

至于李治是否相信李初,担心与否李初将来会成为大唐的另一个隐患,李治想赌一赌,比起赌武媚娘来,李初更值得他赌。

李初在群里回了一句,“我们要是什么都怕,处处都想,怕都怕不够,还能做什么吗?罢了吧,我们先把眼前的事做好。折子里有说大唐贤才难聚,暗指因为我母亲的垄断□□,人才流失,你们怎么看?”

萧太后:“不管什么时候都有人才流失,不算太大的事。天下的贤才不见得都愿意出仕为官,为天子所驱使。”

孝庄太后:“不然,人才流失,乱根之本,群主不如想想办法。”

依然让李初想方设法的多做一些事,为大唐收拢人才,只要做得好,不仅利于大唐,更会利于她,一举两得的好事,必须要去做。

李初确实想到一个办法,“你们听说过报纸吗?”

……一群太后们必须是没有听说过的,李初捏起下巴思考起来此事的可行性,李初手里其实已经有不少人了,但都是李治和武媚娘给的,想知道更多的事,不容易!

可是让天下人都关注天下大事,让有才能者都能一展所长,哪怕不愿入仕为官者,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可用之法了?

有的啊,身在局外,有时候更能看清社会的问题,掌握一定的舆论,有时候可以是件好事。

“想到了什么?”太后一个个发出疑问,只想知道李初提起的报纸是什么,武媚娘见李初在那儿捏着小下巴思考,好奇地想知道李初到底想到什么主意了?

问得李初回过神,李初道:“我有一个办法可以纳天下英才为大唐所用。”

武媚娘就是随口的一问罢了,万万的想不到李初会丢出如此大的惊雷来。

“如何?”震惊是震惊,武媚娘询问李初,李初卖个关子地道:“母亲容我想想,理清楚后我写下来,你和父亲一道看。”

反正李治都让李初准备折子,李初岂有不照做的。

武媚娘一顿,随后轻声地道:“好,你想好再说,不急。”

李初朝她一笑,已经有群里准备解释一二什么叫作报纸,系统难得有冒泡的机会,果断地出现科普一记: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或电子类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萧太后:“像是邸报。”

李初解释:“是有些像,相较于只传送皇帝及各州的消息,报纸更广化,针对更多的是天下的读书人,哪怕不识字的,要是碰上识字的人,总有人为他们讲解一二,可是再好不过的事。”

孝庄太后:“群主是想让天下人皆为监察,若有人借用报纸举贤,或是监督,都是利于大唐的。”

不得不说孝庄太后说到李初的心坎上了,“不错,正是如此。”

吕太后:“手抄报纸,那得请多少人手抄,群主想令天下人为你所用,太难了。”

是的,大唐有多少的人,再加上他国的来客,想让人手都能拿到一份报纸,知天下的事,难道十天半个月才发一次报?

萧太后毫不犹豫地抢了普及,“有什么难的,改进印刷术即可,我记得大唐已经有雕刻印刷术了,只要改成活字印刷术即可。”

孝庄太后:“不错,只要改进印刷术,完全可以解决手抄问题。群主,你得一步步的来。”

要做的事太多,要是不劝着李初一点,让李初一股脑子的去做,忙死都不一定做得完。

“好,决定了,先解决印刷术。”李初暗暗下定决心,一把拍在案上,然后感觉不对了。

抬起头一看,哎哟,李治什么时候出来的?又是什么时候站在她的旁边的?

“父亲。”吓了一跳,李初赶紧着起来唤一声,李治比较能捉住重点,“你说要解决印刷术,你想怎么解决?”

很是好奇地询问李初,解决印刷术,因着雕版印刷开始出现,大唐已经在推广,可是能用的地方太少,就李治来说,他都不认为印刷术有什么好用的。

“父亲为什么不喜欢雕版印刷?”李初都是见过雕版印刷出来的文本,可惜太模糊,压根看清楚。

李初当时没有多想,印刷术的改进总是一步步来的,并不是一步登天。

现在因为需要李初要插手,必须得做到最好。

“雕刻不易,若是出错更麻烦,更是浪费。”李治直言不讳,他确实认为不合用,既然不合用,自然要弃之不用的。

李初道:“如果把字一个一个的分开刻,要印的时候把需要的字挑出来,是不是一版可以多用,不会浪费了?”

李初把活字印刷术的原理说来,李治恍然大悟,“不错,确实可以,但是版底极重要,若是版底有所差池,印出来的一切都将大打折扣。”

“所以要试,什么办法可以省钱省时省力,我们就用哪种。”李初的目标很明确,不管是哪种的办法,试过就知道好用不好用了,只要有个方向,总是可以试到的。

李治问起道:“为何突然想起改进印刷术?”

李初道:“父亲求贤若渴,我想开一个可以令天下人以自荐的报馆。”

“报馆?”李治自然也是不知报馆何物的,李初解释道:“就像邸报差不多,只是相较下邸报只道国之大事,我的报馆不仅说国家大事,更论天下的民生,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只要天下的人一道出力,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的。”

对啊,李初就是这么想的,合天下人的能力,让天下帮忙一起治理天下,想必会有很多人乐意一展所长,把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来。

李治听着李初的话,感叹地盯了李初半响地问道:“初儿你的脑子怎么长的?”

对啊,怎么给长的,竟然一个接一个的主意出来,让李治几乎都想自己到底怎么养的李初。

李初当然不能显得自己太与众不同,因而抬头带着不解地问道:“一想就想到了,很难吗?”

宣太后:“群主所言过份了。”

吕太后:“很过份!”

萧太后:“不好显得人都太蠢吧?请群主手下留情。”

孝庄太后:“见多识广也算是本事,不妨事,不妨事。”

李初反驳:“不然我能怎么办吗?告诉他们是因为我上辈子见过,你们确定我说了实话后还能活?”

所以嘛,只好把事情往轻里说,确实随便一想罢了。

李治无奈地一叹,“要是谁都能随便一想就能想到诸多办法,多好。只是这许多的事你确定你都能办法?”

另有所指,李初手中的事不少,李初能顾得上?

“都不是一时便要做成的事,有何不可。”别看李初的事好像很多,需要她亲自出马,亲自上手的事独独就是学医术和厨艺,医术,书已经背完,李初正学号脉,除了李十一娘,太医们都以为李初学着玩的。

李初不想和人解释,李十一娘的医术不错,有一个师傅领进门足矣。

“你照顾好自己,莫太累了。”李治一想不错,计划是计划,李初的计划不少,需要她亲力亲为的并不多。

“雕版印刷术归工部管吗?我去工部找谁一起改进?”李初问起眼下就要做的事,改进印刷术,说好的。

“可。慈心,公主到了工部,让人都听公主的话,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李治吩咐下,慈心对朝中的事,李治手里的人都是有数的,让她去安排要是还敢有人不拿李初的话当回事,该怎么处理用不着和他说。

“诺。”慈心被点名,恭敬地出列应下。李治指李初面前的折子,“写写让朕看看后续。”

虽说李治早习惯李初做事雷厉风行,但改进印刷术可以放放,李初脑子一系列的计划李治更想知道。

李初倒是没想忘记李治的吩咐,被李治一提,李初一屁股坐下,“写,马上写。”

说写即写,武媚娘直接着在身后看起李初写的内容,李初倒是无所觉,该怎么的写就怎么写,自然注意不到武媚娘在她的身后看到她所写的内容,眼中闪过的惊愣。

李初用了小半时辰终于把折子写完,拿起轻轻地吹气,想将上面的墨汁吹干,武媚娘一手抢过,拿在手里细细地看,细细地品,李治着急地询问武媚娘,“媚娘,如何?”

武媚娘道:“请陛下稍候,妾为陛下一读。”

李治想抢过来看看的,武媚娘都没有细品完,想都不给,还是她念给李治听吧。

李初想要以报馆令天下有才之士以自荐,因为她的报馆写的不仅仅是民生,国事,更有诗词歌赋,文章若是写得好的同样可以登在报上,传扬天下,令人皆知。

天文地理算术,都可以登出来,大家一同探讨,寻得志同道合者。

总而言之李初的报馆接受一切愿意展示的人,你的才能,你的知识,你的言论,只要你想为人所知,她都可以让人刊登出来。

当然了,一切的前提是印刷术,必须要改进印刷术,否则想令天下人都看到报馆的报纸,令她的报馆成为天下人思想汇集的地方,完全就是空话。

李治想像得到若是李初做成此事意味着什么,“善纳于谏,不仅仅是臣子的进谏,更是天下人的言论;纳才以用,天下百姓皆是才,若都以用之,才是真正唯才是用。”

武媚娘提出另一个问题,“若是不利于李唐的言论呢?”

李治想都不想地道:“区区言论都能毁了大唐?若是兵马齐入,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问得真好,李治道:“朕不畏天下人言,若能让我大唐繁荣昌盛,千秋不变,让朕做什么都可以。”

一个帝王的心,为天下,为他的国,为他的家,他的百姓,他可以做任何事的。李初默默给李治点个赞,亲爹的气魄太令人折服了,一般的皇帝哪个有李治的果断,说做就做,眉头都不眨一下?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