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巴士
  1. 时空巴士
  2. 其他小说
  3. 同桌请别碰我,谢谢
  4. 102、第 102 章(禁盗)
设置

102、第 102 章(禁盗)(1 / 2)


宋淮本以为假期第一天的安排,也就是出去吃个午饭或者晚饭,饭后去天文馆看星星,大概九十点钟就回来了。

然而宋之深根本没打算这么荒废时间。

早上八点,他把儿子叫起来,洗漱整理后拿起车钥匙,生疏而又缓慢地带着宋淮开车去了一家人气很高的早点铺。

“想吃点什么?”

早点铺里几十个座位早就被上班族占满,宋之深站在溢满包子香味的笼屉前,对着墙面上红底白字的菜单仔细筛选,“蒸饺喜欢吗?还是来一屉小笼包?”

宋淮昨天晚上有些失眠,到凌晨三点多才睡着,这么早起来还有些犯困。

他迷迷瞪瞪看了半天菜单,还没来得及嗯一声,面前正忙着装包子装饺子的大妈忽然看了他们一眼,插嘴道:“小帅哥,我建议你多添点钱,不要买普通小笼包了,买咱们家的蟹黄小笼包吧。那包子皮又薄又嫩,里面的蟹黄都是足足的,咬一口就流汁的,真的不骗你,我们家客人十个吃蟹黄小笼包的,九个都说好吃。还有一个是嫌太小了,改去吃蟹黄汤包了呢。”

老板娘说的天花乱坠的,大家都笑了,宋之深也笑了,掏出手机打开二维码,“行,那给我来两屉蟹黄小笼包,两个大份煎饺,两个梅干扣肉包,还要两份豆浆,稍微甜一点的,记得得热乎的。”

“哎呀我就喜欢你这样爽快的大帅哥,”老板娘赶紧搬笼屉,还抽出时间给他比了个大拇指,“我们家的豆浆也都是手磨的,像有些店家呀就爱用豆奶粉兑一大堆的水,我们家就不爱搞那个,你到我们店后面看,水井旁边就是石磨,你再看我们手上的老茧,都是年轻时候推磨推出来的……”

老板娘是外省人,因为家乡穷挣不到钱,所以就跟着老公孩子一起到临安来打拼。淳朴的山里人热情惯了,总爱和顾客唠叨这个唠叨那个,脸上也总是挂着笑,店里店外都充斥着一片欢声笑语。

坐回车上,宋之深开得很慢,大有别想让他开过20迈的气势。临安这几年经济越发发达,道路四平八稳畅通全程,宋淮坐在副驾上吃早点喝豆浆,杯子里的水再怎么造作,也顶多荡漾出一圈圈的水纹。

老板娘说的也没错,蟹黄小汤包确实好吃,皮薄肉多,蟹黄分量也足,一点没骗人。

早上八点半,主干道上堵满了各式各样上班族的车辆,宋之深放下一半的车窗,四个车轮灵活拐了个弯,改走了一条人少也空旷的大道。

清晨的空气是最清新的,夜风吹去了一夜的浮躁,留给大地的只有新的开始。风一吹,夹杂着微凉的空气卷入鼻息中,似乎连困顿了一晚上的大脑都清洗而空。

“爸。”

宋淮半靠在车窗上,他的目光远远地远处长长的绿化带上,手里还捏着快要喝完的豆浆杯。

他收回目光,看向宋之深掌心的黑色方向盘,“你今天怎么开车了?”

“好几年不开车,再不碰碰油门,下次驾照过期重考时又要摸瞎了。”宋之深看了他一眼,笑笑,“怎么样?开得还算稳吧?”

“稳。”

宋淮点点头,又看向前方迅速擦过的方向牌,“我们这是去哪儿?”

“去市图书馆,带你逛逛书店。”

宋之深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神秘地笑了笑,“今天他们正好在搞活动呢。”

宋淮本以为他爸说的搞活动是促销,还诧异了好一阵,等到了地方,一抬头看见面前的海报时,他就全明白了。

由市政府、市图书馆及临安青少年知识拓展协会联合举办,临安市第一期青少年机器人亲子比赛(未满18岁儿童及父母可参加)

宋淮:“……”

“爸,我参加这个……”

他慢吞吞地说,“不太合适吧?”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宋之深拍了拍他的肩膀,笑了笑,“你不是年底才过生日吗?没满18岁的青少年,有什么问题吗?”

“可——”

“走吧走吧。”

不等他拒绝,宋之深就揽着他推开了活动大厅大门,报名处的小姑娘估计也是第一次遇见真·未满18岁·高二学生来参赛,那双漂亮的眼睛里充满着质疑和疑惑,她反反复复打量了他们好几遍,又核实了身份证,确认信息没有伪冒后才放他们进去。

小姑娘的疑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一进到会场,里面全都是些13、14岁的初中生,甚至还有爸妈带着小学生、幼儿园和学前班的过来凑热闹,一进到比赛场地里,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了他们,似乎也在惊讶这年头的青少年竟然个子都能比他们这辈爸妈都冒出个头来。

“…………”

宋淮脸上火辣辣的,他还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胜之不武的比赛,相较之下,作为科研人员和现役科学家的宋之深倒是挺坦然的,他还有空找了俩塑料蘑菇凳子的座位,顺便从旁边的免费零食水果区拿了两个橘子,剥了皮递给宋淮。

“小淮,吃橘子吗?”

“……”

宋淮沉重地接过沉甸甸的父爱,另一头,主持人咳嗽两声,带着笑容登上场,“大家好,欢迎各位家长和大朋友小朋友参加这次由市政府、市图书馆和……”

主持人说了一大堆客套的开场白,这才过渡到比赛规则上。

这次的亲子比赛和普通的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大不相同的是,父母和孩子是采取联合作战的方式,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或者让孩子自己做出一个机器人,同样父母也需要交出自己的作业,比赛持续三个小时,评比时评委将根据儿童和父母的机器人分别评分,最后进行分数综合,再选出比赛的前三名。

……说白了,这比赛更重视孩子的开放性思维和动手能力,顺便也培养一下亲子关系。在评比环节,评委也不会单一地根据孩子的作品难易来评判高低,也算是给大家在年龄上的不平等上掰回了一局。

主持人介绍完规则后,就进入了构思设计和零件挑选环节,等到别人家的爸妈都开始争先恐后地挑选零件电线和扳手了,宋之深和宋淮这一对父子还杵在空荡荡的工具桌前坐着。

“有想法了吗?”

宋之深问。

宋淮点点头,“大概有个雏形。”

“我也是。”宋之深打了个响指,“要不然咱们父子俩私底下来个比赛?我记得你上初中前去你叔叔的实验室,跟着他学过一些工程知识……没忘吧?”

宋淮闻言便笑了笑。

意思就是怎么可能。

“好样的,不愧是我儿子。”宋之深拍拍他的肩膀,“走吧,挑零件去,接下来可就是我们两个人的比赛了。”

宋之深受他父亲的影响,大学时辅修过机械工程类专业,这些丰富的动手经验也为他在南极的考察增添了许多便利。

他一个四十几岁、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和没成年的理科生儿子比赛,按常理来说,确实是有些欺负人了。

但……宋淮偏偏还真不是个普通人。

宋之深去倒了两杯茶,又买了包糖,东逛逛西逛逛,吃点东西再拍拍照,最后拿着大包小包东西回来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十分钟。

宋淮坐在工作桌前神情十分专注,正在用老虎钳搅铁丝,宋之深定睛一看,好家伙,旁边还用磁铁做了个□□式的简易发电装置,旁边还装了个试运行的小灯泡,圆滚滚地发着亮光。

宋淮还在捣鼓主体,看不出来他要做什么,只是这架势,要不是材料不充足,估计他还能把木板和电锯拉出来锯个底座。

时间还有近两个小时,宋之深撸起袖子,也打算动工了,开始前他又瞄了一眼宋淮手里的长柄,总觉得中间镶嵌的黑色小圆点十分眼熟。

看了大半天,他终于忍不住问了。

“那个是什么?”

宋淮顿了顿,从专注的工作中回过神来,顺着宋之深的目光看过去,哦了一声,解释说:“那个是摄像头。”

“……微摄?”

宋之深回忆了一下,“我刚才在零件区没看到摄像头?”

“也不算。”宋淮拿起手机,露出背面被卸掉的小正方形,自然地说,“我把手机后摄给拆了,刚才试了一下,调一调估计还能搞个超广角摄影,虽然达不到专业相机的分辨率和全画幅标准,但是也够用了。”

宋之深:“…………”

“嗯?”

宋淮一脸无辜。

“你这……”

宋之深哭笑不得,但看看儿子手里的半成品,又觉得一阵好笑和隐隐的自豪。

“行!”他干脆地把自己的手机也拍在桌上了,“不就是个手机摄像头吗,咱缺啥都不缺钱,正好旁边就有手机店,等会儿咱们直接换个最新款!对了,要是双摄不够用,我手机的你也可以拆了。”

三摄和双摄确实是有挺多差别的,在摄影里有句话叫底大一级压死人,感光面积越大,相同时间内相机能感受到的外界光越多,拍出来的照片就更加清晰、也能减少噪点。[1]

当然专业三摄和宋淮现在手头随便捣鼓出的三摄肯定不能放在一起比,宋淮能做到的也只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

于是他就拆了宋之深的一个摄像头。

两部用旧的水果手机顶着两个空荡荡的壳,委委屈屈地挤在了一起,像极了两个被薅光了头发的毛孩子。

三个小时结束,有些孩子饿了,吵着闹着要吃饭,家长做不出像样的成品,干脆抱着孩子退赛了。

留下了的大多都是初中生,也有几个纯粹就是感兴趣、为了好玩的小学生家长。

助手把每个人的作品都编好号码,根据顺序放到评委席评比,之后就是上台演讲环节。

大概讲了二十分钟后,就排上了宋淮。

四个评委手里拿着他的作品小声地讨论着,嘴角还挂着笑容,等到宋淮一上来,原先含在嘴里的那句‘小朋友你好’也喊不出来了。

摸摸良心,这孩子真不小了。

评委老师只能换了个词,“同学你好,这次是和爸爸一起来的啊?你们两个的作品都很优秀,但是我们对你这个装置还是有一点点的疑惑,这个……也不是机器人呀。”

他露出手中的作品,深蓝色的机械底座,上空的组成部分原本是一只只机械手,被他用隔壁美甲店两块钱买的速干指甲油涂改成了蓝白配色,此时正有规律地顺时针旋转着。

底座的尾部连着一个□□式的自动发电装置,就是由它来为整个装置供上了最核心的能源。

评委把宋淮的作品往外推了推,神情和蔼,等待着来自眼前这个孩子的解释。

“这个确实不能算机器人。”

宋淮看了一眼,斟酌着解释,“其实我也不清楚要怎么定义它。非要给个名词的话,那应该是……风力感应装置?”

“风、风力感应?这、这是风力感应?”

评委老师们都有些意外,说实话他们拿到这个作品时都是有些惊艳的,本来以为是个小孩子做出来的风扇,没想到是个高中生,期待就降低了许多,现在他吐出这么高大上的名词,和大家想象的风扇相距甚远,好奇感一下子就被拉了起来。

“可以给我们具体解释一下吗?”有个评委老师还挺感兴趣,“可以和我们说说你的灵感来源,你创作过程中是怎么思考的吗?”

“没怎么思考,风力发电,需要一个底座,一个发电机,一个叶片装置,再画好线路图就行。至于灵感来源……”

宋淮下意识地回过头,宋之深正坐在蘑菇凳子上看着他,他内敛地收回了目光。

“来源于我父亲。”

宋淮道。

宋之深微微一怔。

评委们顿时眼前一亮。

“我父亲是一名科学家,现在正从事在南极勘察、考研和开发的工作,在我还年幼的时候,他带我冒险去过一次南极。”

“当时的我穿着加厚版的加拿大鹅,依旧冻得瑟瑟发抖,每天都窝在帐篷里不敢出来,有次给我送餐的叔叔因为工作延误了时间,我饿得受不住,打开帐篷往外看,看到的第一眼就是云。”

“无望无际的云,还有望不到边界的冰。”

“南极是世界最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区。那里年平均风速19.4m/s。法国迪尔维尔站曾观测到风速达到100m/s的飓风,是12级台风的3倍,是迄今世界上能记录到的最大风速。考察队里有句话很流行,‘南极的风能杀人’,说的一点都没错。”

“每秒19.4米的风,可以在一次眨眼的时间内就让一片云从视线范围内消失。每小时360千米的风速,可以让云层迅速经历地球表面几百万年的变迁。”

“由于材料限制的原因,这台风力感应设置最高可以感受到15米每秒的风速,并且能根据不同的风速等级拍下天空中云层流动的情景。”

“我喜欢南极的冰,喜欢南极的雪,喜欢极光,也喜欢南极的风和云。”宋淮轻声解释,“这是风的严谨,也是云的浪漫,不是吗?”

·

比赛结果出来,宋淮得了第一名,但又不是第一名。

他选择了弃权。

宋之深作为家长队分数最高的一名,同样也选择了弃权。

等到宋淮在副驾上坐好,系好安全带后,宋之深才将自己手作的那个摩天轮递给了他。

宋淮选择了用指甲油来给机器上色,而宋之深选择了彩色的糖果包装纸将整个摩天轮打造得闪闪发光。

他用塑料小凹槽来作为摩天轮的座位,在背部穿孔绑线,摩天轮中心的大圆轮上还固定了小彩灯,只要打开开关,彩色的灯光散射在琉璃般的玻璃纸上,折射出漂亮的光影。

随着音乐播放器启动(既然卸掉了后摄,宋之深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卸掉了手机的一个扬声器),悠扬清脆的铃声从摩天轮的中心传了出来。

随着音乐的流淌,小座位们一个一个地跑动起来,这时宋淮才发现,每个小座位上都摆放了一只软糖熊。

座位首放的两只格外不同,是饼干小熊,一只稍大,还有一只熊宝宝。

“这个是我,”宋之深点了点另外一只,“这个是你。”

宋淮忍不住笑了笑,“……我现在也没有这么小了。”

音乐像跑轮一样欢快地滚动着。

第一首是jinglebells.

第二首是happybirthday.

第三首是happynewyear.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