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巴士
  1. 时空巴士
  2. 其他小说
  3. 汉世祖
  4. 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
设置

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2 / 2)


早些年的时候效果很不错大汉朝廷内部贤士云集众正盈朝其中有诸多普通庶族乃至平民出身的能才干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逐渐变了大汉上层阶层包括流动性不弱的官僚阶层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固化。

普通人再想为官那难度是呈现量级提升竞争压力也是空前增加。如今思来当初的人才喷涌那么多喜人的“鲤鱼跳龙门”实例更主要的还是大环境的原因早期的时候朝廷里外是整体缺乏人才但凡有一技之长都能在体制之内找到位置获取任用但人才饥渴症一旦得到解决属于大汉的官僚阶级体系完善普通人再想往里钻更多面临的就是被拒之门外了。

眼下在大汉朝想要当官难度可远远高于前世公考公考竞争激烈、比拼困难但至少还有努力的可能还有基本的公平而在大汉更大的可能却是努力到最后发现已然没了攀爬的梯级。

别的不提仅科考题目中占比越来越重的一项实务就能挡住天下九成的读书人。毕竟一般的读书人根本没有实务实践的机会那些关于吏能经验对大部分读书人而言只有一片空白。

早些年的时候读书人还能通过边读书、边在地方官府为吏充实经验、锻炼吏能那时候对于一些清高的人而言简直是为了大志折腰下作。

但如今就连为吏都不是想去就去的天下太平了社会稳定了教育也恢复了读书人才在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后早已形成井喷之态。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对地方官府而言也不缺做刀笔吏的人才甚至于为吏都得抢着来才行而这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普通人迈入仕途最高的一道门槛。

过去因为刘皇帝提倡重实务这一条引起来诸多非议对于很多传统士人而言这样的变革几乎是无法接受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维护这一条了理由还是拿着刘皇帝那套实干理论。

在这层表象之下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既得利益者们发现实务考试简直是为了他们这些人量身打造的对于权贵而言不论在学识还是经验上他们的子弟绝对是碾压普通学子的也只有考实务官僚的儿子继续成为官僚的可能才更大

正因为在后续的观测中刘皇帝发现了这个苗头才在后续的升迁条例中给了普通吏员直升命官的机会每年吏部的升迁名单中都有一项指标。

然而这同样有个前提你得是吏还得有出众的能力过硬的成绩否则一切还是空谈。而康保贞走的正是吏转官这一条路倘若他们能做得更细腻些更耐心些吃相不要太难看就算是皇城、武德也是难以轻易察觉的。

刘皇帝一个“理想化”的考虑使得大汉诞生了一套新型“九品中正制”并且这一套比唯出身论要高明得多毕竟“唯才是举”难道还不正确还不公平吗?这个道理放在哪里都说得过去都能振振有词。

对这些刘皇帝也不是不知道只是一方面不愿自打其脸另一方面也没有纠正的理由。相比于已经出现的阶级固化他更不希望出现一些只会奉圣人之言为圭臬的书呆子那于国无利做学问他不管当官还得真抓实干。

对于当下的士林而言他们的日子一定程度上甚至比三代乱世还要难过那个时候还能期待圣主诞世、拨乱反正如今随着刘皇帝越当越久他们那些人对国家的影响力也在不断下降。

对于有产的士绅而言进入朝廷比起普通人而言没有那么地难但首先得端正思想得做出妥协这也是许多人最终的选择妥协之后尝到甜头了便是死命的维护

同时刘皇帝也有种破罐破摔的心理在里边要固化就当固个彻底最好保证他刘氏的皇位能长长久久地传承下去。

而这一点刘皇帝有时候还是信心十足的至少在他看来只要大汉当前的体制能够长久维系下去大汉的江山便能得到更多的延续。

毕竟在“实干优先”的认知不断被强化推广之后大汉的官僚们不论是贵族官僚还是庶族官僚不管有多少根深蒂固的毛病至少在剥削黎民黔首上都会更加聪明、更有手段也更长久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