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巴士
  1. 时空巴士
  2. 其他小说
  3. 三国之巅峰召唤
  4. 第2529章:司马懿与孙仲谋
设置

第2529章:司马懿与孙仲谋(2 / 2)


可先后镇守荆州的秦琼、岳飞、薛礼三将也都是闻名于天下的名将。

在这三大名将的打压下刘秀还能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守住江陵足可见其能力和运势以及楚国的强大和韧性。

也正是因为如此司马懿才选择了刘秀。

在他看来除了已经陨落的李世民之外也只剩下刘秀能和嬴昊对抗了。

至于蜀国的刘裕虽说在内斗中取得了最后胜利接管了蜀国的军政大权可内部毕竟留有隐患依旧有很多人面服心不服。

所以在司马懿的心中靠政变夺权的刘裕自然比不上刘秀这种靠自己逐步发展起来的君王。

既然决定投靠刘秀司马懿也要为楚国的未来谋划。

楚国东面是死敌吴国北面是宿敌秦国西面是盟友蜀国南方则是未经开发的暹罗蛮荒地区。

除了形同鸡肋的暹罗之外楚国唯一可以扩张的方向只有吞并东面的吴国。

司马懿思前想后发现楚国吞并吴国的障碍有三:

一吴楚两国实力相当。

楚国就算比吴国强也强不了太多根本做不到在短期内吞并吴国。

二吴国的猛将虽不多却拥有百战百胜的名帅孙武。

楚国包括刘秀在内的所有将领基本都败在了孙武之手。

楚国根本就没有能够击败甚至是匹敌孙武的名将只要孙武这个威胁不解决楚军连吴军都无法击败就更别说是吞并吴国。

三秦吴两国乃是盟友秦国对楚国忌惮太重绝不会坐视楚国吞并吴国。

楚国一旦对吴国发起灭国之战就必要在短期内取胜否则的话就会让秦国渔翁得利。

楚国的这三大难题无论哪一个都不好解决就更别说是三个一起了。

司马懿思考了许久也只想到了和大秦对付李唐同样策略那就是从内部分化瓦解吴国这也是楚国唯一能够战胜吴国的方式。

不过楚国对吴国实施分化瓦解的难度肯定要比秦国对唐国实施的难度大得多。

大秦能够成功从内部分化瓦解李唐是因为大秦比李唐强太多了李唐几乎没有获胜的希望内部才会如此的不团结。

但楚吴不一样两国国力相差不大吴国内部又极为团结楚国想从内部分化瓦解吴国几乎就是件不可能的事。

司马懿一开始也觉得不可能可在他归顺楚国并对吴国的情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才发现吴国并非无懈可击而唯一的破绽是继承人的问题。

在司马懿看来吴国的继承人问题是最不应该存在的可是它偏偏就是存在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吴王孙坚年迈体衰长子孙策的统兵之能虽强可在政绩方面只能说是一般。

至于二公子孙权统兵之能平庸打仗更是屡战屡败可政务能力却是极强。

孙权担任豫章太守期间豫章大治从江东最穷的一郡一跃成为仅次于丹阳吴国第二富裕的一郡。

除此之外孙权更是直接指出了豫章郡在区域划分方面的不合理并将其分割成了:豫章、彭泽郡、鄱阳三个郡。

自此豫章郡一分为三。

分割之后的豫章三郡发展速度不但没有变慢反而因行政细化以及资源整合发展速度比之前更快了;

正是因为有着治理豫章的杰出政绩孙权才敢和大哥孙策竞争觊觎本不该属于他的吴王之位的却没想一场大败将他直接打回起点。

倭寇入侵东南沿海孙权惨败再加上主力都在和楚军对峙吴国国内兵力空虚继而引发了连锁发应造成国内山越齐齐反叛差点把整个吴国都给掀翻了。

虽说倭寇和山越的问题后来都被孙策和孙武先后解决了并且还给吴国增添了大量的人口算是坏事变好事。

可这件事终究是孙权惹出来的仅凭这一点他就失去了和孙策竞争的资格。

孙坚自然也知道这点于是他将孙权调离了豫章前往会稽郡担任太守。

会稽郡就是后世的浙江福建两省同样也是吴国面积最大的一个郡但因地广人稀而且山地众多所以并不算富裕。

豫章大治之后江东倒数第二的会稽郡自然也就掉落到了倒数第一。

孙坚将孙权从豫章调去会稽就是为了彻底断了孙权的念想却没想到再次因司马懿而弄巧成拙了。

好不容易发现了吴国的破绽司马懿自然要深挖下去于是他主动向刘秀请命化名为钟达潜伏到了孙权的身边开启了从内部分化瓦解吴国的计划。

司马懿之所以会选择从孙权入手除了孙权是唯一能威胁到孙策的人之外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孙权的政治观念。

豫章郡经历了无数太守可为何独独孙权一治理豫章就迎来了大治呢?

司马懿发现除了孙权自身的能力之外另一大原因就是世家的支持。

孙坚和孙策对于江东世家态度从来都是利用和压制而且用完就扔对世家苛刻至极。

当然这也是大势所趋毕竟天下各路诸侯除了李唐之外就没有一家不打压世家而明国境内更是都已经世家的存在了。

谁让世家掌握了那么多的资源呢。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