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巴士
  1. 时空巴士
  2. 其他小说
  3. 1627崛起南海
  4. 459.第459章 昌化的建设进度
设置

459.第459章 昌化的建设进度(2 / 2)


直到某一天肖老三在城头上听到城外远处传来阵阵轰鸣声很快便看到一个黑漆漆的大怪物冒着白烟沿着这条碎石铁轨道路从海边飞驰而来。肖老三的眼珠子差点都掉到地上他从未想过世间居然还有这种奇怪的玩意儿海汉人花费如此之大修筑这么一条奇怪的道路原来就是为了要让这个大家伙能够在旷野之中快速通行。

肖老三也顾不得让人去通知县太爷自己下了城楼便径直出城去了工地打算要近距离看看这个大家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等到了近处之后肖老三才发现这东西远比自己想象的更为复杂光是看到那几个大铁轮子的传动辐条就让人有点头晕目眩。而这个大铁家伙后面还拖着两节只有底盘的车皮上面装的全是捆扎好的枕木密密麻麻堆得如同小山一样。

肖老三围着这大家伙转了好几圈也没有看到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拖着或者推着它前进。最后还是乔志亚站出来解答了他心头的疑问:“你看到车头后面堆的煤了吗?这个车就是靠用煤烧水来推动它前进的。”

“用煤?烧水?”肖老三只觉得越听越糊涂用煤烧水倒是不稀奇城里的海汉铺子一直都有很廉价的蜂窝煤出售用来烧水做饭比烧柴方便多了。但这件事是怎么跟眼前这个大铁疙瘩联系到一起的肖老三仍是百思不得其解。

“你不用想那么明白你只需要知道等我们修通了这条路之后从这里到内陆的石子峒乘坐这种新式的交通工具只需要一个时辰左右就能到达了!”乔志亚也明白这种科学知识很难几句给肖老三这个大老粗说明白当下便只说用途不谈原理。

石子峒在什么位置身为昌化县最高军事长官的肖老三还是很清楚的从昌化县城出发沿着昌化江一路向西行进大约六七十里的行程就抵达了黎人山寨石子峒的势力范围。脚力好的人差不多一个白天就能走到然而乔志亚却说这种大铁疙瘩能够把这段行程缩短至一个时辰左右这让肖老三再次大吃一惊。

作为一个受过基础军事训练掌握一定军事理论的低层军官肖老三很清楚机动能力在作战当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而海汉所制造的这种怪物显然具有极高的机动能力而且还可以运载大量的货物——或者是全副武装的海汉民团要是这玩意儿被用在战时那还真是一件可怕的工具。

不过海汉人似乎并没有这种打算而且这个东西的运行路线也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光是修筑这条供其通行的特殊道路就得耗去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而且修了两三个月也才不过修了十来里路而已想把这个东西用来打仗肯定是不切实际的手段。当然了昌化县城这地方也并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海汉人花这么多心思肖老三对这一点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唯一可以下定论的是海汉人花费如此之大的工夫来修筑这条通往石碌的道路显然不只是为了帮助当地的黎人把家园迁出山区而已。

肖老三心中的疑惑在近期注定得不到答案昌化地区除了穿越者和石子峒的峒主黄三木之外也只有寥寥可数的归化民干部才知道这条道路所通往的地方究竟埋藏了什么样的宝藏。而知情人因为涉及到自身的利益也绝对不会对外泄露石碌的秘密等外界得知其中的真相大概得要等到石碌铁矿投产前后了。

被安置在昌化地区的民众包括被划入苦役营的战俘在内他们在这里的使命并不只是修筑轨道而已。近万人生活在这里所需的生活补给品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数字这里的基建工程可能会随着石碌铁矿的开发而持续好几年而民众的补给如果长期依靠大本营的输送无疑要占用相当多的运力这对于更倾向于把海上的有限运力用在对外贸易上的执委会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为了能够尽早地实现基本生活本地补给分配到昌化的劳动力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承担了开荒种地的任务。由于昌化县的居民较少县城外的无主荒地就成为了开垦的目标。这里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与隔海相望的安南红河三角洲非常相似农业部认为十分适合大面积种植水稻作物。仅开工的头两个月劳工们便在农业部技术人员的指挥下在昌化江畔开垦出了三千多亩水稻田一千余亩菜地田间地头还种植了不少从大本营移栽过来的各类果树。

当然了光吃素食肯定是远远不能满足重体力劳动的能量补充所需。仅仅依靠昌化渔村原有的几艘小渔船显然无法满足现在的状况海运部从大本营调来了十艘排水量在50吨左右的新式渔船每日在昌化港近海进行捕鱼作业捞上来的海产除了供应给海汉属下的近万人口之外偶尔还会有多余的产能可以供给昌化县城里的民众。另外农业部也派来专员指挥修建了牲畜饲养中心从大本营运来了牛、驴、猪、鸡、鸭等禽畜不过像牛奶、鸡蛋之类的紧俏商品一般也只会供应给本地的穿越者干部们食用。

除了基本的膳食供应之外执委会也在设法逐步完善昌化这边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常设民政管理机构。如医院、学校、警察局之类的机构都正在修建或是已经进入到运行阶段。而昌化港管理委员会的筹建工作据说也已经提上了执委会的议事日程。如果不出大的意外前期在这里有优异表现的乔志亚极有可能将会被任命为昌化地区的行政一把手。尽管他本身还兼着军职但就目前的人员状况来看昌化地区暂时也找不出比他更适合这个职位的人选了。

几个月之前乔志亚提出申请要调离化工实验室的时候大概也没想过自己会这么快就得到升迁的机会。虽然昌化这地方地广人稀生活条件比较差但未来石碌铁矿开发之后昌化地区还要修建配套的煤铁产业未来成为这个岛上的工业枢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发展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乔志亚本身就是从事化工专业对于他来说一个纯粹的工业城市反倒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这也是他当初在第一时间就相应了执委会的号召愿意来昌化这边常驻的原因之一。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