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巴士
  1. 时空巴士
  2. 其他小说
  3. 1627崛起南海
  4. 第1614章 经济动力
设置

第1614章 经济动力(2 / 2)


或许是意识到了自己的财力和见识都很有限费策贤的表情比先前要僵硬了不少对于张千智的炫耀也没有再硬邦邦地顶回去了只能主动转移话题道:“大帆船也能订做?”

“当然能啊!胜利港造船厂接的订单从年头排到年尾可以说供不应求。”张千智一边说一边留意费策贤的反应:“费大人也打算要订船吗?那可得抓紧时间明年的订单到年尾就截止了。”

费策贤道:“那战船也能订吗?”

“战船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订的。”张千智似笑非笑地应道:“要先得到执委会的批准再跟国防部和海运部打交道而且一年就卖那么几艘出去多少人捧着银子在排队呢!再说以费大人的文官身份怕是第一关就过不去了。”

费策贤不明其意反问道:“怎么文官有问题吗?”

“既然是战船当然是要卖给带兵的武将才有意义如果是费大人向我国提出这种申请请问要如何解释原由动机?”张千智问道。

“这个嘛……”费策贤问这问题本来也是一时兴起而已并没有做过什么深思熟虑因此一下子就被张千智的提问给噎住了。他其实也并不了解海汉的军售规则根本就不知道外国要从海汉购买战船有多困难除了极少数的几个盟友之外其他国家就算像马打蓝人一样搬来整车的金砖也很难打动海汉。向谁出售战船什么时候卖卖几艘那都是执委会和国防部经过仔细论证之后才做出的决定并不会将经济收益作为首要因素主要还是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考量。这些道理费策贤现在肯定是不明白的。

张千智道:“战船这种东西每时每刻都在花钱而且根本就没法赚钱。以小人之见如果费大人手头有闲钱又对海运有兴趣的话大可买一艘船托管给我国海运部下属的航运公司什么都不用管只需每个月收钱就行了这可比买战船划算多了。”

费策贤道:“还有这种操作?”

张千智点点头道:“不瞒大人福广两地很多官员都是如此操作如今我国海运部名下有几千条船其中倒有相当一部分是这样托管经营。对船主来说基本上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而且有海汉官方担保也不用冒任何风险真要是船在海上出了事产生了损失官方也包赔的。”

费策贤心道好一个收买我大明官员的手段!这种买船托管经营朝廷基本上就没办法清查了。而海汉不但借此发展了自家的造船业还顺便就收买了这些官员可谓是一举两得了。至于是不是真的那么好赚费策贤觉得这中间还是存在疑问的但海汉大可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堂而皇之地以经营收入的名义向各级地方官员行贿这也是防不胜防了。

海汉对大明东南沿海地区的官场渗透非常彻底以至于整个岭南地区基本上都默认了海汉的权益地位而朝廷针对海汉的各种政令往往到了地方上就难以执行。即便是从京城派人到南方查办由于地方上收受海汉好处的官员实在太多已经成了铁板一块也根本就查不出什么名堂。反倒是很多到南方查办海汉事务的官员到了地方上之后很快也被同化捞够好处之后就回京奏报一切正常。

能顶得住威逼利诱的官员不是没有但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也很难发出什么声音特别是福广两地的高层官员在这些年里与海汉有了太多的利益纠葛根本就没法把自己与海汉割裂开来已经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也只能继续跟海汉合作了。好在海汉也算有分寸除了开放口岸建立贸易关系之外并没有什么太过分的要求也没表现出入侵大明的野心因此地方官员们收受好处也拿得安心时间一长就不觉得自己的行为对大明有什么损害了。

只是这中间的门道从京城来的费策贤知之甚少因此听到张千智的说明之后心里还不免有些惊讶于海汉的手段隐蔽。其实海汉对大明官员的收买和利益输送手段何止商船托管一项像专卖代理之类的合作方式其带给合作方的利润甚至更为丰厚。商务部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特别产业司来管理这些与大明官场人物有关的生意确保这些项目不管实际经营状况如何都能让合作方有足够的收益。

这里面当然会有一些赔本赚吆喝的成分但就整个大环境来说海汉依然还是占便宜的一方。这些被海汉收买的地方官员所能提供的便利条件可以让海汉在跨国贸易中以十倍甚至百倍的回报率将期间的花费全都赚回来。而且整个大明东南地区的政治气氛也已经很稳定地倾向于海汉一方这可是花了快十年时间才好不容易经营出来的大好局面。

当然了有这么多成功的经验在前海汉自然也不会放过新来的大明使节张千智这次扮演的虽然只是个导游角色但他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设法找到费策贤的弱点尝试用各种手段去收买此人。如果能够搞定大明派来的使节那么等后续处理两国外交问题的时候海汉就会拥有更多的便利条件。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