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巴士
  1. 时空巴士
  2. 其他小说
  3. 你好,1983
  4.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牛都去哪了?(十更完成求月票求订阅)
设置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牛都去哪了?(十更完成求月票求订阅)(1 / 2)


对于大伙的反应刘青山还是有些预料的。

这个时代别说农民了敢贷款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银行都着急上赶子找你贷款而且利息还低得令人发指甚至有几年还进行过大数额的无息贷款。

即便如此受到观念的影响贷款者寥寥。

刘青山也不多劝只是乐呵呵地说:“去年咱们贷款一万块还不是几个月就还上了。”

看到不少人点头他就继续摆事实:“这一万块的贷款咱们建大棚修养猪场大伙算算这两样给咱们夹皮沟赚了多少钱?”

车老板子是村会计对此最为熟悉脱口而出道:“大棚赚了九千八猪场净赚二万四。”

“对呀没有这一万块的贷款咱们能借鸡生蛋赚来这三万多块吗?”

刘青山继续笑着反问一句。

屋子里的人虽然也都知道这个数目但还是被震住了:他们还真没算过这笔账。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好像贷款这件事也没有那么可怕呀?

一时间大伙都不说话队部屋里静悄悄的只剩下粗重的喘气。

好半天老支书和张队长对视一眼一起点点头然后老支书问道:“青山这次咱们准备贷多少钱?”

刘青山知道大伙是被说服了事实摆在面前大伙都尝到甜头没有理由拒绝。

于是笑道:“俺估摸着怎么也得五万块吧既然养奶牛养上十头八头也没啥意思怎么也得百八十头才算小有规模。”

看到大伙还能挺住没有被这个数额给吓到他就继续说道:

“我昨天去县里乳品厂他们正好有一个项目要扶持农户养殖奶牛能直接帮着联系奶牛场并且连贷款都直接帮忙办理。”

“那敢情好!”

张队长也面露喜色他们当农民的最怕出门求人办事了。

不过随即他又脸上一垮:“这日子刚松快点一下子就又拉了一屁股饥荒。”

“嘿嘿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

张杆子倒是乐天派还笑嘻嘻地跟张队长逗闷子呢。

结果被张队长在他屁股上踹了一脚:“我看你是皮子痒了赶紧去猪场干活吧。”

“行俺猪倌去也不过要是养奶牛还得选个牛倌儿。”

张杆子现在是以猪倌为荣一边往外走还一边帮着操心呢。

虽然没养过奶牛但是生产队以前养牲口的张老蔫儿那绝对是行家。

刘青山就把养奶牛的那本书交给他张老蔫儿也稀罕八叉地翻了好半天然后才说出一句话。

“俺不认识字儿呀。”

“不认字叫你小儿子读给你听。”

张队长觉得有必要在队部这边建个阅览室没事叫村民多加强学习这一个个都是文盲的话实在不像话。

而且养奶牛的事儿要是真成了需要的人手可不少:放牛喂牛清理粪便挤奶哪样都不轻巧。

到时候肯定也要专门成立一个奶牛组的。

张老蔫儿别看不识字但是喂养牲口的经验还是很丰富的直接就提出来一个问题:“饲料咋解决?”

这边有半年时间。都是没有嫩草可供牲口食用奶牛又不像那些干活的牛马冬天吃点谷草偶尔加点料就成。

奶牛这东西你要是糊弄它它真不给你产奶啊。

这个问题刘青山其实刚才已经讲到了他准备详细说说:

“老蔫儿叔到时候咱们弄青储饲料奶牛的粗饲料就有了剩下的精饲料咱们自己种的玉米黄豆啥的就可以配制。”

“啥是青储饲料?”

张老蔫儿一头雾水别人也都同样如此。

别看他们种了半辈子的地伺候半辈子的牛马但是青储饲料绝对头一回听说。

这个问题早在王教授来夹皮沟过年的时候刘青山就跟王爷爷探讨过。

事实上从五十年代开始国家就陆续开展青储饲料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就是在奶牛场使用。

王教授他们的农学院就专门有这样一个项目组是从老毛子那边引进的玉米品种秸秆产量是普通籽粒玉米的一倍多。

只是因为老百姓不认所以推广起来很是艰难。

如果刘青山他们搞奶牛养殖的话正好互利互惠。

按照王教授的说法:两三亩地的玉米秸秆制成青储饲料就可以足够一头高产奶牛全年的粗饲料这笔账怎么都合算。

刘青山跟大伙解释完了又拿出来一本书递给张老蔫儿正是介绍青储饲料的。

“怎么又是书看来俺这睁眼瞎也要开始学文化喽。”

张老蔫儿乐呵呵地把书捧在怀里越是不识字越是对书本和知识心存敬畏。

养奶牛的事就这么确定下来剩下的就是张队长领着刘青山去跑了。

在去年广交会的时候刘青山帮着乳品厂做了几笔小交易双方也算有点感情所以事情办得还算顺利。

估计人家乳品厂方面心里也有数:今年的广交会这位小刘同志大概率是要参加的到时候说不得还得仰仗人家呢。

至于贷款的事有郑红旗帮忙牵线也很顺利。

尤其是夹皮沟有过贷款的记录而且信誉良好银行方面也比较放心。

看到刘青山积累起来的这些人脉并且发挥作用张队长他们也不得不感叹:果然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跑了一个多礼拜总算是把奶牛的事跑完了就等着对方送货上门。

在这段时间里猪场那边也再度热闹起来二百多头猪崽顺利入住。

这些猪崽都是车老板子领着人从周边市县购买回来的。

张杆子也再度忙碌起来挑着粪挑子脸上的笑容都显得特别灿烂。

买回来的猪崽当然不会只有这么多事实上车老板子他们这些天一共划拉了上千头。

至于剩下的基本上都在碧水县卖掉尤其是青山公社这边卖了一大半。

老板叔乐呵呵地给大伙算了一笔账:“咱们养猪场的这些猪崽算是白捡一分钱没花!”

这当然是好事过年之后物价已经有所上涨。

不过村长婶子还是说了一句公道话:

“这还不是全仗着青山家的那辆大解放要是叫老板子你赶着马车去外地买猪崽你能拉回来多少?”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