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巴士
  1. 时空巴士
  2. 其他小说
  3. 我在春秋做贵族
  4. 第212章:不着急,真的不着急
设置

第212章:不着急,真的不着急(1 / 2)


郑国也算是一个老牌强国了成为晋国和楚国的牺牲品才在数十年时间内衰弱下去。

以实力论的话郑国长期排在一等强国的梯队一度掉落到三流国家的梯队后面略略缓过气来重新登上二等强国的位置。

能够在春秋时期成为一等强国并不容易首先综合国力不能太没有潜力再来就是军事实力要有保障。

拿晋国和楚国争霸时期来算晋国和楚国算是超级强国齐国、郑国、秦国处在一等强国的队列鲁国、卫国、宋国、吴国、莒国应该是二等强国能算是三等强国的则有陈国、莱国、曹国、徐国、钟吾之类的国家其余则是不流入了。

现在的话?估计是没有了公认的超级强国变成晋国、楚国和吴国排在一等强国的梯队郑国、宋国排在二等强国梯队三等强国里面有秦国、齐国、越国剩下的不入流。

每一个历史阶段计算实力肯定会有变化根据的是当时哪个国家面临什么样的状况。

所谓的超级强国是什么?有很大的国际声望肯定是硬性条件之一要不然哪怕疆域范围广阔以及人口、资源充足双拳难敌四手之下一再遭到围殴肯定也要遭。

有强大的名声且本身实力足够更有愿意听从指示的盟友不是超级强国是什么?

之所以说诸夏大地目前没有超级强国根本原因在于不存在某位诸侯发出号令其余诸侯立马景从云集。

所谓的没有超级强国原因之一还有无法以单独一个国家的实力横扫列国。

看上去那么强大的晋国一波内战之后看似几个家族变得强大可实际上晋国的总体实力必然是遭到削弱的。

更重要的原因是比如智氏想拼命能集结起五个军团要命的是其中的四个军团会被其余家族牵制能用在国外的仅剩下一个军团。

说白了就是晋国内部太复杂无法用全部的力气对外。

不独晋国楚国其实也是一样需要花在内部的精力永远比用在外部更多。

吴国为什么能够在现阶段看上去光芒万丈?不是他们的疆域辽阔和人口、资源充足主要是他们内部团结几次打赢了楚国又带来充足的声望。

了解一下列国邦交的转变就能清楚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以前诸侯不断派人到“新田”不管是纯粹的巴结还是请求晋君调解矛盾之类能看到的就是晋国一片欣欣向荣。

“现在好多国家都往‘吴’跑了啊!”智瑶在看情报。

吴国以前的都城叫“梅里”后来阔起来建了新的都城以“吴”命名。

智瑶翻看翻去找到了关于越国的情报。

大约在两年前勾践被夫差放了回去随后过上卧薪尝胆的小日子。

一开始夫差对勾践的监视还挺严密以至于越国上下的事几乎都是由范蠡在操办。

有相关的情报显示了一点也就是勾践挺讨厌范蠡这个人偏偏又给予极大的权利。

智瑶纳闷地想道:“勾践为什么讨厌范蠡?”

如果范蠡是楚国那边给越国输送的人才其实就能够解释得过去包括越国干挺吴国之后范蠡立马选择归隐这一条。

夫僚接过智瑶递来的情报看了一遍之后说道:“其人有财财来历成迷采购亦是来路难解。”

史书上的范蠡是一个极善经商的人并且还总能从别人不知道的渠道获得商品再神不知鬼不觉地采购军事装备。

里面要是没有猫腻谁信啊?

商品总不能是从土里挖出来肯定是有人进行制造。能够制造出来以常理来说肯定追求更大的利润走价高者得那一套规律。

军事装备的制造难度更高想要成规模的生产需要有很大的底蕴大宗的寻常物资买卖挺正常大批量的军需物资光制造就是一种麻烦真不是随随便便哪个家族就能办到的。

智瑶脸上有着谜一般的微笑再次找出一份情报递给夫僚。

这一份情报还带着图片看上去是好像包含了楚国、吴国和越国的山川地貌。

“这……”夫僚还是看了相关的一些城邑名称才琢磨明白。

“越国兵甲自楚国而来。”智瑶说道。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吴国高层并没有察觉到楚国跟越国商贸上面的猫腻。

这么说吧楚国跟越国的商贸往来太频繁一般是平常的商品里面夹带了兵甲器械。

吴国各处的贵族或邑令绝对在里面有利益关系比如收礼物收到手软又或是干脆设卡收税赚了个盆满钵溢。因为这一层利益关系他们选择了通下而瞒上一点一滴在给吴国挖好坟墓。

楚国这一波绝对是跟晋国学的并且还玩得青出于蓝胜于蓝!

晋国以前对吴国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玩法赠予各种知识还给输送人才。

楚国对越国搞得却是一波流的输送并且还一边能有赚头。

“所以越国干挺吴国也没有风光多久楚国抽回了支援立马让越国现出原形了?”智瑶心想。

智瑶不是那么清楚到底还有谁了解到其中的猫腻一点提醒吴国的想法都没有。

现在吴国正卯足了劲要挑战晋国很想用晋国来当踏脚石击败晋国让诸侯承认吴国的霸主地位。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