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巴士
  1. 时空巴士
  2. 其他小说
  3. 我在春秋做贵族
  4. 第441章:对一个民族来说的头等大事
设置

第441章:对一个民族来说的头等大事(1 / 2)


当前智瑶需要时间诸侯同样缺乏时间谁都想快点把手头的事情做完比的就是谁干起来的速度最快了。

因为谁都急切的关系天下间的各诸侯国他们好像是一下子进入到快节奏的时代。

很早以前……不对应该说智瑶接手智氏的管理时智氏就已经进入到快节奏的时代。

诸侯?别说诸侯哪怕是早早感受到来自智氏压力的赵氏、魏氏、韩氏等家族他们也想干什么的速度都快一些奈何从思想到管理制度乃至于硬件配套等等的一切不是想改变就能得到改变着实是只能心里干着急做事的速度一直不那么理想。

用一种更直白的表述方式同样的一件事情智氏可能花费一天就能完成其他家族也许要耗费上四五天乃至于更久。而这还是早早在追逐智氏的韩氏等家族的速度其余诸侯国的做事速度就更慢了。

当然了智氏并不是瞬间完成那种改变离不开智瑶对智氏持之以恒的建设和布置。

如果智瑶花了三十年的时间依旧无法取得某些优势他岂不是白活还谈什么将文明之光沐浴诸夏大地?

很久之前久到是上辈子的时候了智瑶看小说时看过那么一句话“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不对是“穿越者不引领时代是一种犯罪”。

其实两句话都对!

穿越者知晓未来起码知道了正确答桉不做点什么很是说不过去。不一定非要当皇帝不可可是当皇帝会更保险一些能够做更多想做的事情哪怕保住一些“发明”都对时代是一种进步。

智瑶当然想做皇帝要说有什么是成为皇帝后的理想缺不了开疆拓土随之也会“发明”出更多的东西包括但不限制在造物或文化、思想方面。

只是有那么一件事知道答桉的人他们一般会有一种时不待我的感觉做事会比较迫不及待也就显得非常急躁。

智瑶觉得自己挺幸运有从智跞和智申感受到亲情并且智跞和智申影响了智瑶极多足足让智瑶按耐下来布局近三十年。

花费三十年的时间来进行奠基也许是穿越者之中很少有的吧?

“书写着作奠定世人对‘法’的认知最重要的还有医疗体系的进步啊!”智瑶知道后面那个真的要更亟待的实现了。

产粮足够对生育率有帮助。

医疗条件上不去人们爱生就生鼓励生育则是要悠着点。

当然智瑶了解过一点暂时并没有溺婴的潮流至少晋国……或者说原国并没有。

在今天智瑶巡视完国内一圈没有立刻回到“濮阳”反而是来到“黄父”的郊外送别老子一行人。

“今日一别永无再见之日。”老子看上去精神矍铄老迈之躯的腰杆也不见句偻。

智瑶行礼说道:“师李保重!”

看上去老子是要在走到生命尽头之前完成什么使命?

他们分别之后真的不会再有见面的机会了。

智瑶不止一次问过老子有什么养生之法一次次得到的答桉皆有不同大体上就是用“自律”这两个来概括。

自律到什么份上?每天什么时辰睡觉又在哪个时辰准时醒来醒来之后吃什么做一些什么运动又避免去做什么从生活规律到食谱都有严格的限制。

食谱比较次要原因是每一个人所缺的营养都不一样同一套食谱不一定对谁都管用也许有人吃了能养生或些人吃多了反而有害处。

总的来说还是作息有规律再加上多嗮太阳多做运动。

得出自己的理解后智瑶想起了那么一句现代人经常说的话:生命在于运动。

这个运动却是要方法正确外加不能过量。

智瑶给老子做了很多准备包括一辆乘坐起来舒适的马车两百名护卫缺不了各种生活物资。

这一次老子依旧是选择从函谷关西出其它的书籍没有带只是带上了《德经》和《道经》。

当然老子作《德经》和《道经》并没有进行广而流传智氏这边肯定有其它地方则是没有。这让智瑶有点奇怪。

从老子选择的路线再加上《德经》和《道经》的的内容来看又让智瑶觉得自己看出了一些什么。

“老夫与尹喜有约便不再耽误。”老子说完潇洒上车在驭手的吆喝声中离去。

直至队伍消失在某座树林的拐角智瑶才将视线收回来。

“师李对王子朝劫掠典藏室一事耿耿于怀心觉有愧周王室用毕生融会贯通所学以《德经》、《道经》弥补过错。”智瑶说道。

一起来送老子的人不少其中包括冉有、宰予等一些孔子的门徒。

他们就是那些在原国出兵攻打鲁国之后没有选择离开原国的人一直以来也算尽忠职守只是与以往相比少了很多存在感。

尹喜是谁?他是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还是周王室的大夫目前任函谷关守将并且随时会前往“洛邑”就任大将军一职。

这样的人物跟老子约好在函谷关见面目的性方面只能说很强才有了智瑶的那个猜测。

从原本历史来看老子的一些所作所为还真是有点弥补周王室的意思。

在这个历史版本智瑶跟老子的接触不少交流时能看出老子真的对典藏室的书籍被王子朝席卷而耿耿于怀。

至于说老子怎么觉得奉送周王室《德经》和《道经》就能弥补?大概是这两本书里面充满了微言大义吧。

那个是真的!

《德经》与《道经》的篇幅不多含括的内容却是极多从管理学、经济学到用兵看法都有。

后世的《道德经》版本?那是经过了剔除和修改属于再次创作的范围。

智瑶有拿《法经》跟老子交流过。

老子看完并没有讲太多的意见他却是当众表达了认可。

以老子现在的社会地位表达对《法经》的认可其余人或许不觉得有什么等到后世就一样了。

某一段时间孔子的门徒一直拿曾经向老子求学……或者说交流学问显摆原因当然是孔子的儒学不被主流认可需要拿老子来抬高孔子的身份。

什么时间段让孔子门徒特别强调曾经向老子求学?其实就在西汉时期当时黄老学说才是西汉朝廷认可的“国教”啊!

后来孔子的门徒开始玩“碰瓷”了越玩越过分也就遭到了反噬。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