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巴士
  1. 时空巴士
  2. 其他小说
  3.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4. 第567章 可怜的叫价
设置

第567章 可怜的叫价(1 / 2)


第五九零章可怜的叫价

两淮的盐业自古就非常发达素有“自古煮盐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之说。

从西汉开始这里就出产食盐因有大量的天然滩田旱季的时候日照长、风力大是海盐生产的的好地方。

在北宋以前最大的盐场都在淮南地区当时采用的是煮盐法。

虽然古人很早就发现岸礁上积存的海水蒸发后可以凝结出少量的盐巴来但是大规模晒盐的工艺相对复杂以当时掌握的技术晒出来的盐其品质远不如用铁锅煮出的盐来得好。

“自生为卤人生为盐”灶户们习惯将自然蒸发而成的叫做“生卤”高温煎煮出来的才称为“熟盐”。

熟盐可以储存很多年所以也称之为“老盐”上了年纪的人对老盐格外偏爱可以拿来入药消炎、治疗口舌疮等很有效果加热后按摩身体还能疏通经络。

但是煮盐的生产工艺毕竟落后产量少成本高最大的缺点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柴所以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晒盐法便逐渐取而代之。

大约明正德年间由于黄河决口而夺淮入海大量泥沙沉积于入海边迫使海岸线不断向东扩展使得淮南盐区距海日远给盐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于是淮北盐场便渐渐兴起因为降水少自然条件更加优越这些新开辟的盐场便大多采用晒盐法进行大规模生产。

然而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沿海滩涂上谋生的人最怕的便是潮水和台风。

每当海潮漫涨时盐灶便尽被淹没遇到强台风过境时更是狂澜掀起席卷西侵人畜和庐舍四处漂泊众灶户往往家破人亡惨不忍睹。

北宋天禧年间范仲淹受命为泰州西溪盐仓监正值秋潮鼎盛时期潮水肆虐盐田荒芜民不聊生。

范仲淹巡视灾区耳闻目睹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毅然上书修筑海堰经过四年的艰辛才终于建成。

这道夯土筑就的“范公堤”长近百公里高约五米底宽十米面宽三米有余大堤施工技术完善雄伟的堤身犹如一道海上长城屹立于海之滨。

大堤建成后东御潮卤西蓄淡水当年便产生了效果外出逃荒的三千余户流民陆续回归渔盐各业重又复苏此后多年再未出现潮灾的记载百姓誉之为“捍海堰”。

范公堤的作用为历代廉正官吏所推崇纷纷作为任期内的一项保民安邦之举而加以修缮使得范公堤得以维护和扩充逐渐向南北延长到南宋时这道海堤便已北抵阜宁南达吕四全长将近三百公里。

后人怀念范仲淹的功绩便把这一整段的沿海大堤统称为“范公堤”明嘉靖七年海安还在西寺为其修建了范文正公祠成为千古佳话。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后世的范公堤虽已失却其捍海之能但仍随着范仲淹的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起永载史册流芳百世……

……

林啸率领着数千人的队伍一路走走停停不断在沿途各盐场收购食盐装车南运。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