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巴士
  1. 时空巴士
  2. 其他小说
  3. 寒门宰相
  4. 七十七章 知识就是金钱(两更合一更)
设置

七十七章 知识就是金钱(两更合一更)(2 / 2)


“正是。”

章越道:“我们二人是来佣书的以后要多打搅了。”

“官人客气了此话不敢当。”二人同时行礼。

斋长不知章越作何名堂。

但见章越道:“你们以木刻字为活版但木的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低不平兼与墨药相粘如何能齐。我听闻以胶泥为活版的匠人名为毕升先以木作字不成后才改为胶泥的。”

听了章越的话两名匠人都是佩服不已陈忠然后道:“原来如此果真是秀才公早知听你一番话我们也不用白费这么多功夫使这活版木字了。”

那倒未必。

章越面上笑了笑道:“不值一提。杭州的胶泥活版如何我是不知但是以泥制字易碎易化若没有特别之法恐怕不易存放。”

“高见高见。”这两兄弟对章越已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斋长也对章越露出刮目相看的神色。

“斋长他们方才说无事作难道县学里没有书印么?”

斋长叹道:“实不相瞒咱们县学制版的人只有他们二人雕一卷书费时良久故而县里版印都宁可跑到建阳。”

章越道:“我听说建阳永忠里崇化里的刻坊官私皆有大至数百人小至数人的刻坊有上百家是么?”

两位匠人笑了笑道:“是啊咱们建阳的监本可与蜀本浙本齐名咱们兄弟二人都是建阳人士且世代雕书的是斋长聘咱们二人至浦城来的。”

章越向斋长道:“这么说官学书坊是斋长的?”

斋长点点头道:“县学刻坊入不敷出故我问官府扑买来的但至今入不敷出就当买这身襴衫了。”

章越恍然原来斋长是靠这样手段进县学的。

宋朝非常流行扑买。

也就是官府的产业自己经营不下去就给民间承包。民间以承诺多少多少年多少多少收益如此交给官府然后自己经营。

章越道:“若我有书请你们印要作何办法?”

斋长没有说话陈忠则道:“咱们兄弟整日闲着当然也想找些事作。若是官人有意一版一百钱就好了但版刻和油墨不知是你自己出还是我们出?”

章越没有立即答允。

斋长又道:“若是你嫌贵八十钱也好啊。他们兄弟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几个月没开张了。”

章越点点头当即道:“斋长两位若要作木活字不可用酸枣木梨木这些平日作雕版之木得该用枣木或胡杨木方可砍下后还要烘干。”

章越倒是不介意这些知识让人学去因为这都是很简单的工艺别人要仿制抄袭是很容易的。

清朝乾隆用枣木制木活字刻印御书当然也不是说枣木没有膨胀易变形的缺点但较一般的木头更适合作木活字。

这都是实践几百年的经验民间雕匠研究哪种哪种木头更适合木活字所总结出的。但对章越而言很简单说白了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陈家兄弟对视一眼都在揣摩章越的话。

斋长问道:“此法可行?”

陈家兄弟道:“试过才知。”

斋长看向章越笑道:“我没看错你果真是个利索人。若此法可行你刻书的油墨刻版钱我都替你出了以后卷印钱也可不用给。”

县学每月私试每岁公试考试所用的卷子都是县学书坊刊印每次考试都要交一笔卷印钱。虽然不多但一年也能省下近一贯的钱。

“斋长此言当真我欲印的书可是不薄哦。”

斋长想了想笑道:“既是应承了你就没有食言的道理。”

章越大笑道:“斋长方是爽利人与你相交真是快意。”

二人都是大笑。

数日后陈家兄弟已将木活字试制成功果真比原先的木活字耐用许多。

而章越也是将赴刊印之书写好。

这份是近年来的‘程文’。

宋朝的程文指得是程式文章也就是考官出一个题目下面自写了篇文章让学生仿着这文章去写。这篇考官所作的文章就是程文。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但明清时的程文却指得是科举及第者在考场所作的文章。

北宋时进士科还没有这个概念科举也是一个探索的阶段从一开始的人自为学各尚文辞到后来的文章尚华藻而无经术。没错这句话批评的就是章越浦城老乡杨亿所创的‘西昆体’。

到了如今进士科考试文风以‘太学体’为主。太学体可谓是专供科举而创造了一等文风。

太学体所创之人为石介因为景佑年间有读书人以此为高第于是在太学生中最后蔚然成风。

但在嘉祐二年这一榜太学体被知贡举的欧阳修所怒斥。

比如今科有一太学生刘几以太学体写了一篇文章开头就是‘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

欧阳修见了直接罢落还在旁讽刺‘秀才刺考官刷’。

对于天下读书人而言这下可糟糕了。

以往读书人学了十几年的太学体一下子被打到谷底故而嘉祐二年后科举进士科文风如何走谁也不知道。

于是章越自己亲自出马收录又托胡学正抄来省试殿试上名次极高的文章其中包括苏轼那篇著名的《刑赏忠厚之至论》立即刊印了一本名为《皇宋嘉祐二年高第文章》的书。

这本程文即代表了科考最新走向堪称每个进士科读书人的必读书。

书成之后章越亲自给学正过目了一遍

章越本有些忐忑却见学正越看越是欢喜道:“欧阳公曾言‘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此言不虚啊!当今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而欧阳公欲一扫文坛之沉疴效韩柳二人推行古道志行古道以古道为衡文可称至公至公至极!”

“学正所言极是学生虽是经生但也感觉文以尚质为先尚文为后。”

学正笑道:“你是经生能有这番见地很难得啊这又令我想起了令兄他也曾说过这样的话。”

“是了这书你打算如何卖?”

章越道:“学生这版印油墨雕工排版之费着实不小若要不赔本最少要一百贯才成学生打算定为六百文一本不打算赚钱只打算为普及文风惠及本县学生作一些事。”

学正道:“这是好事你尽管去办若是本县进士科学生能人手一本就好了。这里篇篇文章都可代欧阳公言何为复古尊古。”

章越道:“多谢学正指教学生尽力去办。”

当即章越又取了十本书放在学正的桌上并道:“这是学生新印出来的墨色最新后面木字就有些裂了故取了最好的进呈给学正由学生送亲朋好友。”

学正将章越的书随手一翻果真墨色印刷都是极好。

这学生还真晓得办事。

学正笑道:“也好老夫正好有些用途那就却之不恭了。”

章越明白印书其实不花什么钱最重要是刻版贵以及能不能卖出去。

书定作六百文一本对一万多字的书而言不贵。章越算下成本油墨雕版不要钱扣去人工排版之费自己只要卖一百三十本就能收回本钱。

于是章越决定先刊印了两百份在本县先试水试水结果消息一出士子们是争相购买不过几日即卖了一大半。

这实是令章越感叹什么叫知识就是金钱一转眼就是三十多贯钱已进了口袋了。

这时候斋长看不下去了他找到了章越坐不住与章越商谈了利润分成后又加印了五百份托人送去建阳去卖。

建阳有几百书坊有书坊必有书商。这里可谓云集了天南地北各处的书商每日有数百书商在此他们都是从建阳这买书然后运回各路各州去卖。

斋长派到人没过数日即回来了告诉他们这本《皇宋嘉祐二年高第文章》已经被售空了请他们立即加印。

而过了数日建阳的书商们也坐不出亲自来浦城求印已是供不应求了。

最后《皇宋嘉祐二年高第文章》一度再刊直至整个建阳建州《皇宋嘉祐二年高第文章》的db书在市面横行后这才停了这股求购之风。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