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巴士
  1. 时空巴士
  2. 其他小说
  3. 从陈桥到崖山
  4. 朝臣辩论篇
设置

朝臣辩论篇(1 / 2)


赵顼曾身穿金甲戎装去后宫见曹太皇太后“奶奶我这样装束可好”出身第一名将世家的曹太后惊喜交集一时间心里百味俱全没法说出话来…

这时赵顼向富弼提问:以卿看来边事当如何处分?

刚刚说出那番至理明言的富弼缓缓回答“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行惠愿20年口不言兵”

神宗一下愣住了这…就是答案吗?以富弼之忠良绝不会口出宦言可这竟是终极答案?他一下子沉默下去在富弼离开后很久脑子里才形成了两个问号:

1为什么大臣们知道了却不做?这是指司马光相信能看清国家问题的肯定不止这一个人那为什么就是都不出头来为国分忧?

2布德行惠。这是指真、仁两朝所一直奉行的内外政策。不管是对内部士大夫阶层还是对外部的大辽、西夏都要既温和又打赏无止无休的当老好人。这难道都不能改变吗?

这些问题困扰着赵顼说到底他是位皇帝是个定大方针大方向的人现在他指出了前进方向——改革!可要怎么改却需要个大掌柜的!

那个人必须得深刻理解现有状态对每一个问题都明查秋毫。这只是第一步更要能把扭转乾坤化为每一步实实在在的计划让每一个平凡的官员、百姓都能理解并实施。绝不能像20多年前庆历新政那样精确地点出问题却含糊了解决办法最后一无所成唯一亮点就在于快速收手没后遗症!

这样的人在哪呢?查遍开封didu百年所养的官员精英于此了一个个都让人失望…这个人到底在哪?

综上所述。宋神宗不是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王安石而是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除王安石外所有人都在回避逼得神宗只能选王安石。但就是这样王安石仍没法立即得到信任和权力。神宗不是个一般人这20岁青年远不是大家印象里那个凡事急于求成、做事毛毛燥燥的毛头小子他谨慎得可怕。甚至可以说:变法之所以后来是那样的结果一大部分原因就在于他的“谨慎”

神宗和王安石进行了好多次单独对话。4日史书记载的两人首次谈话(这之前。我认为应该也有谈过就像刘备不可能只因一篇《隆中对》而将诸葛亮从此顶礼膜拜。当然谈话内容已不可考)皇帝问怎样治理天下?王安石答了4个字“择术为先”

皇帝问“唐太宗如何”王安石答“陛下当法尧舜李世民算什么?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只是后来学者没学会才以为高不可及”皇帝“卿对朕期望太高了我们共同努力达到这个愿望”

皇帝问“祖宗天下已太平百年没有大变。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回王安石没直接回答而是回家写了封超长的奏折。将太祖朝、太宗朝、真宗朝、仁宗朝、英宗朝的治国之术一一罗列再指出如今的问题。最后总结“天下无事已过百年虽曰人事亦天助也。但请陛下不要依靠天助。今日正是人事之大有为之日”

这是互相谈理想、谈报负。神宗以李世民为偶像。却不料王安石直接拔高到传说中最了不起的帝王尧舜那里让年轻的皇帝惊喜交集。

再接下来发生了那场变法前最著名的辩论。它起源于7月、8月河北大地的地震、水灾。8月13日宰相曾公亮提议:眼下财政紧张全力救灾。宰执人员马上就要得到的郊祀典礼的赏赐。就都省了吧。这意见被送到翰林院请各学士大人们执笔拟旨。结果司马学士和王学士各抒己见完全相反。

司马光赞同。节俭从官员开始这很好!

王安石反对这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形象工程。当年唐朝宰相常衮节省了工作午餐被人讥笑辞饭不如辞位根本就不配做宰相!何况现在真正问题并非国用不足!

司马光摇头常衮减少俸禄总比尸位素餐的废物们好。而且现在国家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国用不足!

王安石高深莫测的一面露了出来“知道怎么会国用不足吗?是因国家没找到真正善于理财的人”

神宗皇帝眼睛亮了可司马光身为不世出的史学大师所有事都别想骗过他。他立即就指出“你说的善于理财不过是按户口、人丁数尽情搜刮民财而已。百姓穷困就会沦为盗贼这不是国家之福”

但王安石说出了从古至宋、从没人说出过的一句话实话实说:他之所以是王安石就是因他的确能做到这句话他是可让大家见证奇迹的魔术师王安石。当然最后这句话还是落空了“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我可以不加税赋就让国家收入增加!

大家可以想见神宗皇帝的激动与司马光的愤怒!王安石这句话简直就是在挑战他的智商“天地间财物有定数只有那么多不在官就在民。你所说的不加赋而国用足不过是暗地里做手脚抢夺民财那比加赋更恶劣加赋至少还有根据和具体数字!何况这招数很早以前就有人用过了桑弘羊就用它迷惑过汉武帝当大家都没读过《史记》吗”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