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北美洲历史

美国嬉皮士运动是什么

编辑:fsxoyo发布时间:2022-01-09 20:33

嬉皮士运动是在反叛的自我意识的推动下开始了通向未知天地的旅程的。它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纽约等地以奇装异服和怪异行为反抗传统的比尼基分子。这些人鼓吹远离社会,提倡“新生活”、“新文学”和“新艺术”,他们吸大麻,听爵士乐,反对传统的两性观念,并创造了“hip”这个词,开嬉皮士文化之先河。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人忘却的十年,是60年代是美国最活跃、最动荡、最多事、最混乱的十年。处于这样的迷茫社会中的美国青年们,以其特殊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发起了嬉皮士运动。嬉皮士文化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传播开来。

兴起

60年代在学生反叛的历史氛围之下,嬉皮士运动形成规模,嬉皮士文化蔚成风气。当时,许多年轻人以着奇装异服,留长发,蓄长须,穿超短裙,吸毒品,听摇滚乐,跳摇摆舞,同性恋,群居村等极端或非主流行为反抗社会,抗拒传统。

196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名叫麦克·梅特利的16岁的中学生离家出走,周游全国,希望寻找友谊和手足之情。1968年,他回到了家乡莱顿城,与7名辍学的大中学生一起,建立起最初的群居村-“莱顿公社”。他们生活简单,男女分居,从木屋旁的小溪里汲水,用木材烧饭,主要食品是马铃薯、玉米和大豆。在“回到史前”和“寻找友谊”等口号的引导下,群居活动在美国兴起。最初,群居村主要建在旧金山的衿树岭地区、落山矶的日落带和纽约的东村,后来遍及全国。1970年,全美国有200多个群居村,成员4万人,1971年发展到近3000个群居村。群居村里崇尚反朴归真的生活,实行财产、子女乃至性爱的公有制,注重教育和环境保护。群居村的成员们要创造一种另类的生活,他们认为,“我们生活在美国,但我们不属于美国”。群居村活动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

嬉皮士运动迅速蔓延到欧洲,在欧洲出现许多嬉皮士的群居村。在联邦德国,这样的群居村大约有11万个。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市郊,有一个北欧最大的“自由村”,其成员都是青年男女,他们抛弃一切现代文明的束缚,自由地、“原始”地生活。

极端

嬉皮士们还热衷于用极端的方式来发泄自己。他们从吸毒中寻找幻境,寻求刺激。60年代吸毒在年轻人中甚至成为一种时尚。嬉皮士们争相吸食,甚至将其作为一个合格的嬉皮士的标志。据美国《新闻周报》报导,1969年,美国57所大学中有31.5%的学生沾染过毒品,有人称这种现象为“毒品文化”。作为嬉皮士“桃花源”的嬉皮士公社更是成为毒品泛滥的聚集地,几乎所有的公社都不禁止或阻止使用毒品。据统计,在60年代初,18—25岁之间的年轻人中,仅有4%的人吸食过大麻;12年之后,吸食大麻的比例上升到惊人的50%。尤其是其中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吸过大麻的人更是高达60%以上。

有的嬉皮士还醉心于男女性爱和同性恋之中,以追求快感,摆脱苦恼,蔑视和反抗传统的性爱观,危及到美国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美国青年们,终日陷于色情之中,给社会风气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嬉皮士青年在性解放中的放纵表现,加剧了许多子女和父母间的矛盾,甚至出现和父母发生决裂的现象。同时,性解放带来了诸如离婚率上升、少女怀孕、私生子、堕胎、艾滋病蔓延社会问题。

总之,嬉皮士们一系列“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肆意放纵的行为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使嬉皮士群体成为放荡、堕落、流氓的代名词。美国人民对嬉皮士和嬉皮士文化的态度由开始的同情、理解转变为厌恶、反对。

结果及影响

嬉皮士文化盛极一时,在美国社会尤其是青年群体造成了极大影响。在产生之初,嬉皮士文化和主流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决定了嬉皮士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不可避免的斗争。然而由于嬉皮士文化自身的缺陷和主流文化的包容性吸纳,嬉皮士文化败下阵来,最终不得走向主流化的道路。

1968年夏,曾一度被认为是“嬉皮士圣地”的哈特—阿什伯里(Haight-Ashbury),居住在这里的嬉皮士不再认为这是一个好地方,大多数的老居民离开了这里。这仿佛成为了嬉皮士文化走向衰落的预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嬉皮士文化已经消亡。作为当今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嬉皮士的精神依旧影响着美国民众,亦如今天我们依旧可以在哈特—阿什伯里找到嬉皮士文化的痕迹。

评论加载中..
加载中